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空气污染是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它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并导致全身性炎症。科学家们曾在新冠大流行暴发前就警告称,空气污染正在全球引发一场“无声的流行病”。众所周知,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然而,短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对健康的影响却很少被评估。近日,发表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IF=29.69)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全面评估了暴露于多种空气污染物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即使暴露在低水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空气污染水平)的空气污染物中,也可能在一小时内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作。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9年有91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代表了广泛的与缺血性心脏病相关的情况,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这些情况可能是致命的,对于幸存者来说,这会大大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而环境空气污染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和/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318个城市2239家医院近130万心脏病发作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医疗数据。他们将心脏问题每小时发作的时间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粗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暴露细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都可能会迅速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且最大风险发生在暴露污染物的第一个小时内,随着被研究的污染物水平上升,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但风险会在一天中逐渐降低。这种联系在65岁及以上、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史,以及在寒冷月份最为明显。阚海东教授说:“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我们仍然对这种影响的快速发生感到惊讶。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是空气污染的非阈值效应,换句话说,我们研究中记录的任何浓度的空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它们都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阚海东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对所有国家都具有意义。因为空气污染没有阈值,也没有最低安全标准。这些发现也适用于空气污染水平较低的国家,如美国。然而,鉴于空气污染特征和人口脆弱性的明显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复制特定空气污染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斯西储大学心血管研究所主任Sanjay Rajagopalan博士指出,这项研究首次以小时为单位确定了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与心脏病发作之间的联系。他说:“这项研究相当肯定地显示,心脏病发作与当时那个小时的空气污染水平密切相关。这表明,在空气污染水平较高时采取保护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这些措施包括关窗户,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及出门时戴上合适的口罩。用于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N95口罩非常有助于减少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