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为未来趋势N型电池下TOPCon技术备受市场关注,多家公司相继公布进展公告。
【资料图】
多家上市公司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TOPCon订单向好甚至供不应求,在产能布局上偏于求稳。还有部分企业直言,未来更加看好异质结电池技术,期待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TOPCon产线
横店东磁(002056)、钧达股份(002865)等近日公告,披露TOPCon项目最新进展。钧达股份称,淮安一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正处于爬坡调试阶段,淮安二期年产13GWN型TOPCon项目正抓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建设完成。横店东磁则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2亿元,用于年产12GW新型高效电池片智能制造“未来工厂”项目等,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可为横店东磁新增12GWTOPCon电池的产能。
“爱康科技(002610)在赣州基地规划布局投建3.5GW—4GW的TOPCon电池,现在厂房建设基本完成,采购与商务这边正在与供应商洽谈具体的设备采购。”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近日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TOPCon利润情况比较好,公司也在参与这一波市场红利。
业内认为,N型电池对P型的替代已成必然趋势。东方日升(300118)、中来股份(300393)等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大厂商也都在力推N型电池,虽然市面上以P型电池居多,但N型电池呈现取代趋势。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分析称,现有的P型电池等转换效率已经接近天花板,在下游装机市场扩需以及全球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过渡的大趋势下,新型N型电池、双面发电电池组件的产能会面临着强大的需求。
为何N型电池TOPCon广受热捧?
资料显示,TOPCon属于N型电池的其中一种。在光伏电池从“P”到“N”的转型过程中,TOPCon技术发挥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产线升级的成本风险是企业考虑扩产TOPCon的重要因素。“我们原来做的是PERC,通过升级改造可以提升到TOPCon产线,成本更小,TOPCon产线也可以作为原来产线的补充。”东方日升董秘雪山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张丽洁介绍,TOPCon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在面临大规模PERC产线设备资产折旧计提压力下,升级改造拉长设备使用周期,在提效降本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预计是未来2年—3年具备性价比的路线选择。
她还表示,N型TOPCon组件还具备较高双面率、较低温度系数等效能优越性,能带动发电效率的增益,从而带来组件端的溢价。
“光伏组件成本约占光伏电站整体成本的46%左右,而光伏电池又是决定组件效率和成本的核心器件,因此光伏电池对于光伏发电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川能动力(000155)5月27日公告如是写道。
这意味着,选择TOPCon技术路线相较此前P型有了更大的降本增效空间。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TOPCon的溢价空间较大,可能扩大至0.25—0.3元/W。
对此,中来股份证代表示,“公司正在不断实现降本增效,希望未来TOPCon价格可以与P型电池持平。”
此外,从上游端来看,硅片与浆料的稳定供应也为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保障,不同型号之间基本没有影响。某硅料制造商证代表示,硅片基本上可以自由应用于各类电池。供应光伏导电银浆的苏州固锝(002079)证代也向记者表示,浆料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另外,不论客户对于P型或N型电池的订单如何变化,公司产能可以随时切换进行生产,对于型号需求不易受影响。
企业或等待更大市场
产业中间环节火热,下游更甚。5月26日下午,爱康科技证代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对于TOPCon供不应求,产量与需求还没法很好匹配。
张丽洁介绍,近期部分招标项目N型份额已由此前10%上下提升至近50%。但是,行业壁垒被低估,扩产规模大,实际落地产出的少。另有业内人士称,在目前市场上TOPCon溢价空间较大情况下,是否长久可持续还需观察市场反应和技术进步情况。
针对扩充产线,多家企业表达出谨慎态度。爱康科技证代表示,公司布局偏于求稳,已经布局了赣州TOPCon项目,至于新增产线需要结合市场的走向来研判。中来股份证代也表示,公司目前推进已有产线,比如在山西规划的16GW的电池产能,目前有4GW已经全面量产了,正在陆续推进12GW产能。
实际上,除了目前市场上备受关注的TOPCon电池外,多家企业在与记者沟通中,透露了对于N型电池下另一种技术路线——异质结电池(HJT电池)市场的希冀。
爱康科技证代表示:“预计异质结电池应该也即将迎来市场打开的前夕了,它的成本相较来说也差别不大,如果该市场打开有望比TOPCon前景更广。”
据Solarzoom预测,预计2023年国内HJT电池出货有望达到15GW,同比增长275%。
东方日升董秘雪山行介绍,有一些新进入的光伏企业,考虑TOPCon技术,或干脆只发展异质结电池了。
在张丽洁看来,伴随着N型电池的崛起,上下游产业链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而快速迭代的变革和激进的扩张,往往也会带来内卷加剧的压力,同时也会加速淘汰目前的PERC产能,未来落地的实际产能还未可知。因此,一方面需要协调行业发展节奏,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海外市场,扩大市场需求缓解传统光伏产能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