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目前,我市中小学和高校进入新学期。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今年春季学期,不少大中小学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学生身心健康摸排,优化教学安排,减轻学生压力;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召开专题家长会,引导家长将孩子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共同为新学期赋能,让学生尽快投入校园生活、恢复学习状态。
(资料图)
.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内容。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2021年3月1日在北京首发的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完成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24.6%;今年2月23日在北京首发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调查研究和编撰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近日,天津市教委阳光心理热线成立三周年研讨会举办。该心理热线建立以来,来电呈现了什么特点?当下哪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和家长关注?作为孩子们的身边人,如何及早发现苗头、正向引导教育、避免悲剧重演?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 求助心理热线者中
.4类问题咨询较多
. 记者了解到,根据阳光心理热线全年接电情况分析,下列4类问题颇具代表性。本报邀请该心理热线志愿服务咨询师,就这些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大家支招。
. 第1类
. 如何处理新学期学生的学业压力?
. “在这次阳光心理热线成立三周年研讨会上,我们研讨小组的老师们就这一专题交流了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天津市第一〇二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马俊英告诉记者,老师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学业压力其实并非仅来源于学习上,而主要是情绪问题。例如,经历过居家网课模式后陆续回到校园、上课模式变换带来的心理波动和不适表现,建议有这种情况的学生,在新学期恢复线下教学后,可通过调整生物钟、参加体育锻炼、给自己设定适当目标,以及与同伴、老师多沟通、多交流等方式调整缓解;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其压力更多来自于担心自己学习掉队、被束缚等,建议有这些情况的学生除了与同伴、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外,还可以将问题合理化,例如“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情况”,并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开学后规律作息、饮食。“本学期开学初,各学校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们从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生命成长、情绪调节等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活动的方案,以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马俊英补充道。
. 马俊英举例说,她在开学初为学生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汉堡模型”和提升幸福力的五要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和学生们交流后,我建议学生们通过一些积极小练习提升幸福感,比如每天记录3件好事、做有趣且能帮助他人的事情、给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赋予更多的积极意义、制定并实施突出自身优势的个人计划等,还推荐了相关书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引导学生们缓解过度焦虑情绪、正确面对困难,学会制作自己的‘幸福汉堡’。”马俊英说。
. “在帮助学生们进行调整的同时,引导学生家长和老师舒缓情绪也很重要,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马俊英解释说,有些学生的情绪问题往往是与家长对其要求以及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相关,“建议老师和家长从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不能‘唯成绩论’,要多角度、全方面看待学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其感受到在学校的快乐,以及开学初期和同学及伙伴一起学习、成长的快乐。”
. 马俊英表示,不“唯成绩”论,并不是家长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是和孩子一起客观看待问题,“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每个人具有的优势不同,每个孩子的多元智能状态也是不同的,不能‘一刀切’处理。所以我们接热线时,会耐心倾听学生家长的倾诉、稳定家长的情绪,让家长看到自己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可能需要作出调整,往往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孩子的情绪便会稳定,孩子出现意外的情况就会减少。当家长放长眼光、接纳现实,同时高质量陪伴孩子、认清孩子能发挥特长的地方,和老师配合好、在培养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是会朝着更好的、甚至可能超出预期的方向成长的。”
. 第2类
. 如何处理后疫情时期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 “在热线中我们能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以及家长对于这个问题的极大关注。”天津市第一中学心理教师张琳表示。
. 张琳分析说,学生过度依赖网络,除了个人性格外,也有环境、同伴的原因,即为了合群、找到“归属感”,孩子也需要从家庭或学校或某一比自己更大的群体中感受到“被支持”“被需要”,此时玩手机的行为就变成了孩子们寻找“归属感”的一种方式。此外,玩手机能满足一些情感的需要:比如无人陪伴、无人关心时,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肯定可能从手机里的虚拟游戏中获得;经常被打击、批评的孩子,会不由地逃避和退缩,产生“我是不是不够好”“我真的这么差吗”等想法,也会设法通过打游戏等其他途径获得对自我的认同;一些孩子除了学习,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成年人包办,小到穿什么鞋、大到读什么学校等均由父母替孩子做决定,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产生“既然现实生活中我不能做主,那么玩手机这件事没人可以拦我”之类的念头;空虚、缺乏成长型的兴趣时,通过手机打游戏、看短视频等往往成为打发时间的“合适”选择。
. 对此,张琳提出以下建议:
. 首先是接纳。现在的孩子可谓“数字原住民”,他们出生的时代就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使用手机是无法避免的。既然无法躲避,不如坦然接受。
. 其次,对于年龄较低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制定约定等,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网络;走进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肯定和满足。另外,儿童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伴有持续的模仿行为,如会模仿父母说话、模仿父母走路的姿势,同样也会模仿父母玩手机的行为,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见“避免网络依赖,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对于年龄较大、高年级、有一定自我意识的孩子,要唤醒其理想和对未来的目标的向往。
. 此外,手机问题也能折射出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张琳告诉记者,手机问题出现的突出群体一般集中在青春期(12岁至18岁)的孩子,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生理心理逐渐趋于成人,渴望独立自主,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受到年龄和经验的影响,在面临新的生活和学业要求冲突时会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特别需要家人和师长能够从旁指导和关注,通过细心观察他们的身心变化感受其内心的情绪波动,避免由于心理问题引发不幸。
. “心理问题离我们不远,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是有外显信号的。”张琳说,家长尤其应该在开学初、考试前后、经历了重大生活变化等特殊时期,从生理、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变化。比如:生理上出现失眠或嗜睡、食欲减退、总是觉得累等情况;行为上对做事情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情绪上总是闷闷不乐、爱发脾气、容易冲动等。
. 第3类
.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理解、尊重、信任的关系?
. “心理热线及日常咨询中,亲子关系问题是家长和孩子都涉及比较多的一大问题。”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教师李雪云说,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会有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做决定,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实是处于一个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较多的特殊时期,是一个“自我探索、发现”的阶段,遇事有时会情绪化、易冲动,家长一句话可能就会引发其情绪波动。
. “所以在亲子沟通时,尤其是和青春期孩子沟通时,首先要建立双方理解、尊重、信任的关系。”李雪云表示,其实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也是需要成长、学习、调整的,“孩子长大了,家长的教育、交流方式也应有所调整,若只是一味告诉孩子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的指令性模式与孩子相处,孩子当然会不爱听或抵触。”
. 李雪云举例说,她曾接到家长来电说“我们努力在沟通,但孩子把门一关,根本就不理我们”,但深入了解发现,孩子不理睬的原因是到新的年级面临适应性问题而有些焦虑,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比较高,却又只看到成绩,觉得非常不满意,就不停唠叨、指责孩子“初中时很好,上了高一怎么这么差了,你学了吗?”等,并未意识到孩子进入新的环境、新的学段后其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出现了问题,双重焦虑下,孩子认为家长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不理解自己,自然会出现情绪化的反应。
. “其实上述家长是爱孩子的,但是用力方向不对,没有真正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细节。认识到这些后,我们便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以及接纳对孩子的应有期待,尽量与孩子的期待目标匹配。”李雪云提醒说,理解、真正做到和孩子共情,并非仅是“你好棒”等简单、空洞的言语表达,而是要体谅对方,让孩子能具体化地感受到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变化,“只有通过这些有实际意义的点点滴滴,才会发现彼此的心理距离在拉近。”
. 李雪云同时提醒,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自尊心强,在意别人的评价,渴望被尊重,有时情绪化比较明显。除了同心理特征因素有关,也与其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有关,所以家长在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注意不要激化矛盾。有情绪的时候要避免口不择言,冷静之后再沟通。倾听时,不要过多用诸如“你这样不对”“你怎么能那样”等评价性语言,以免孩子出现抵触。此外,沟通是双向的,一方说、另一方能接受才是有效沟通。家长平时和孩子聊天不要光围绕学习,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对什么感兴趣、平时所用的语言是什么意思等,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 “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有主见,甚至比较强势,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比如,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时,家长是尊重、静下心去倾听,还是直接表示‘怎么能这样’‘不行’从而否定孩子?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会引导家长多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接纳、信任自己的孩子,尊重子女的客观差异,适当给其展现机会,彼此之间留有边界,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李雪云说,并非所有孩子在青春期时都抵触或逆反,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有时孩子与家长“叫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对姿态,家长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爱孩子,却无形之中给了孩子以爱为名义的束缚。
. 第4类
. 如何处理恢复线下教学后学生的人际问题?
. “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这段时间热线咨询反映较多的问题。”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林琳告诉记者,“面对长时间网课后恢复线下教学的这个学期,我们自身也会出现一些新变化下的不适应。面对变化,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很快调整好自己去应对新状况,而适应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同学,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尤其是高一、大一面临新年级、新环境的学生,之前由于线上教学,同学们较少线下交流,当回归正常学校生活后,需要面对班级、宿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可能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等不同,容易因分歧导致抵触和排斥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放大了情绪问题。”
.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市教委、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带领各级各类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林琳介绍说,市教育两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与心理需求,组织专家精准设计《新学期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南》《开学季学校家庭教育亲子活动指导三十招》,为学校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供范例和指导;各学校需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谈心谈话,及时关心、解决学生问题,由心理教师定期给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新教工等普及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4级心理工作体系,并通过提供团体活动、个体咨询辅导等平台,积极对学生进行疏导。
. “比如心理班会,我们开展两年多了,形式一直在创新。”林琳说,这突破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团辅的局限性,更多的是通过每月举办主题班会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发挥朋辈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不仅在新生里开展,还根据特点,在各个年级内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同学们在班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会跟同学们一起参与,帮助同学们点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心理班会会涉及一些心理学中的专业知识,让同学们看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式的心理活动也能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为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收效明显。”
. “我们学校还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心理健康相结合。”林琳举例说,比如从党史人物故事中发掘先进人物的优秀心理品质素材,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开展心理运动会、提升抗逆力,通过手工、绘画引导学生秉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借助做月饼、蛋糕等劳动实践活动向同学们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健康心理,提升心理育人功效。
. 心理热线3年
.接听来电1.4万余个
.情绪问题普遍增多
. 据阳光心理热线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师刘曼介绍,天津市教委阳光心理热线400-1060-525自2020年2月2日开通运行,1100多个日日夜夜,已辐射全市57所高校、1400多所中小学以及中职学校,每天都有来自天津市大中小学一线的心理咨询辅导专兼职教师值守接线,共接到来电1.4万余个。其中,2021年9月4日开始增加了晚班服务,2022年1月14日起开通了24小时服务,无节假日、全天候开放。先后在心理热线上进行公益志愿服务的咨询师有228人、督导专家13人,目前每天有7名老师分4个时段在线值班,轮流倾听学生们的各种烦恼和求助要求,提供各类心理咨询、疏导服务。
. “从来电情况看,来电人员以家长、学生为主,也包括教师;面临的问题以情绪困扰、亲子冲突、沉迷网络、学习问题为主,此外还包括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以及部分危机个案。”刘曼介绍说,3年来,学生因新冠疫情居家进行线上学习,其情绪问题以及厌学情况普遍增多,比如学习懈怠、疫情引起的学业焦虑、学习动力不足、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等,其中以学业焦虑和网络沉迷问题居多;同时,存在许多孩子与父母、同伴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情感问题,比如亲子沟通、亲子冲突、人际交往与矛盾、伙伴关系等问题。此外,来电中主动寻求帮助和指导的案例增多,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业管理方式以及亲子沟通和父母教育等问题。
. 相关链接
.大规模培训心理专员
.提升心理教师专业能力
. 2月24日,首批天津市中小学心理专员培训结业式举办。本次心理专员培训分5批,历时30个工作日,授课教师来自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和市安定医院的工作团队,参训人员为来自全市16个区1400余所中小学的心理教师1400余人。这是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培训。
. 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心理教师们学习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课设计与实施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测评与排查操作及经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的伦理、积极心理咨询技术与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等知识和技能,其中既有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介绍,也有如心理热线工作流程等一线实操技能的学习和体验。
. 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吴捷表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有新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本次培训将促进老师们对心理健康工作有更高层面、更清晰的认识,学习精神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要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深入理解;针对老师们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困惑问题、难点问题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范例,本次培训安排了心理健康排查工作经验分享、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障碍的表现与干预方案、个体心理治疗技巧、心理咨询伦理与督导等专题,助推老师们更好地学以致用,增强处置学校心理工作现实问题的能力。
. 此外,本次培训还安排了园艺疗法、舞动疗法、内观疗法、音乐疗法等工作坊,使老师们不仅沉浸式学习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积极心理咨询、抗逆力提升干预及团体辅导技术,也能在体验的过程中放松身心、获得个人成长。
.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