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大病不出县,人才是关键。地处西北一隅的环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面临“外地人才不想来、本土人才留不住”的困境,制约着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近年来,环县抢抓帮扶协作机遇,依托培训项目,拓展内生动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和“沉下去+送上来”双向交流的培养新模式,形成“外引内联”的人才新格局,充分利用县内外医疗卫生人才和智力资源,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资料图)
. 引专家 高层次人才集聚县域
. 作为全县唯一一家三级医院,环县人民医院是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保障“大病不出县”的关键点位。多年前,由于长期缺乏优秀医疗人才加持,该院一直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环县群众“大病就去省、小病省一省”逐渐成为常态。
. 2022年6月,环县人民医院迎来一群特殊“客人”,他们是由天津市4家医院抽调的5名专家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团队。
. 环县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组团式”帮扶专家人才优势资源,由来环县的专家担任导师,采取“师带徒”“导师帮带”形式,“点对点”“手把手”进行“医、教、研”综合培养,传送医疗本领、管理理念,帮助建设重点学科和培养本土青年人才,促进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 郭战军是此次来环“组团式”帮扶队队长,来到环县人民医院后兼任医院常务副院长。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后,他发现,环县人民医院科研基础薄弱,为此,他带领帮扶团队就医院的经典课题进行申报,并培训提高临床医学研究水平,2023年,申报庆阳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达到13个。
. 科研建设离不开临床水平的提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张亮作为一名资深骨科专家,来到环县人民医院后发现,该院骨科在高难度手术和四级手术方面技术比较薄弱,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置换等方面手术能力欠缺。为此,张亮“一师带两徒”,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帮助他们在脊柱微创、关节置换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尝试,现在他们可以做一些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类的手术,以前这样的手术大多数病人都需要去外地治疗。”
. 据了解,此次“组团式”帮扶的5名津地专家进院蹲点帮带后,与眼、骨、外、感染等科室6名技术骨干形成“师带徒”模式,开展“医、教、研”综合培养,指导开展手术200余台,带教医护50多人次。
. 环县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环县中医院与天津市南开区、市中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先后引进医疗专家19人次,蹲点行医、驻点示教,带教培养中医、康复等技术骨干20余名,指导新开展疼痛干预、腹腔镜技术、消化内镜诊疗等新业务5项,填补了很多专业领域空白。
. 育人才 本土人才技术提升强水平
. 83岁高龄的崔守祥是环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徐振彪2023年的第一位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一个月,依然未见老人前来复查,徐振彪上门复诊。经过详细检查和询问之后,徐振彪终于放心了。“白内障摘除术是医院近几年才探索的新领域,患者相信我们,我们要为他们负责。”
. 正如徐振彪所言,以前,白内障手术在环县人民医院是个空白。直到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光明行”项目走进环县,为民众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为徐振彪和同事们带来了学习技能的机遇。2019年年底,徐振彪在环县人民医院自主完成了第一例白内障摘除术。他说,“近几年,我们做的白内障手术近500例,已经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
. 近年来,在环县医疗界,像徐振彪一样依托国家、省、市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走出去”学习,“带回来”技术的骨干有50多名。
. 同时,环县聚焦重点专科新技术,强化业务学习,拓展医疗新视野、服务新理念,掌握医疗新业务、新技术,培养了15名学科带头人,建立县域医疗技术“雁阵”,先后新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无痛胃镜诊疗术等2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县域医疗服务实现了新发展。
. 强保障 优化资源上下互动促发展
. 在毛井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远近慕名前来找慕院长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慕院长是该卫生院院长慕大伟,是一位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老中医。2020年,慕大伟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前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临床等疾病的诊断治疗,通过一年多的交流学习,返院后他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 据慕大伟介绍,毛井镇海拔较高、气温低、风沙大,前来看病的患者多患有脾胃病,加上群众常年劳作,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高血压等常见疾病较多,适用于中医理疗法。为此,毛井镇中心卫生院2019年建立中医馆,先后派出5名中医医生前往天津进行对口学习。现在开设牵引、推拿、熏蒸、针灸等多项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满足当地群众基础性疾病的诊治。
. 近年来,环县不断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配备力度,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面成立。同时,环县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采用“沉下去+送上来”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县域医疗技术资源。通过送医下乡、义诊服务、蹲点行医、技术帮带等多种形式,把县级医疗技术骨干力量下沉,并聚焦学科发展和需求保障,基层卫生院先后选送110余名技术人员到县级开展临床跟学、技术轮训、专题培训,“长期+短期”同步开展,通过学习培训规范提升基层卫生院业务30余项,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 “通过多向循环流动,县内外医疗技术资源实现良性互动,卫生人才培养得到新突破,实现‘人才引来、技术留住、能力提升’培养目标,县域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拓展。”环县卫健局局长道清国表示,“目前,环县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助力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得到了新发展,群众的就医需求县内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