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同一条水系,串起津门血脉。难忘的瞬间,沿着河流定格成照片。9月7日,静海军民战洪图——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汛抗洪摄影展在天津美术馆正式开展,共同细密的呈现着那时那刻一座城市的“命运”,在万千的脸庞里,读懂万千铭记。
.摄影展由静海区委、区政府主办,将持续到9月10日。摄影展分为“人民至上”“人民子弟”“同舟共济”“伟大胜利”4个篇章,共有120多张来自抗洪一线照片展出。
.奉献,是一轮“人民至上”的转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展览中,坐上公交去安置点的老人,站在革命桥上凝视河水的青年,为转移群众准备饭菜的义工,劝说老人“先待些天,咱马上就能回家”的村干部……没有一张照片经过修饰,都被原原本本的展现。
.零碎瞬间,人们拼凑出故事的全貌。在台头镇建设村,两三位腿脚不好的老人不想离开,在村干部的劝说和搀扶下,才甘心坐上车。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
.另一组照片里,静海区第六中安置点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热乎的饭菜,迎接乡亲们到来。
.一边是“细心送”,一边是“暖心迎”。接送乡亲们的公交串联起家和家的距离。面对洪水的来势汹汹,静海区3个镇、26个村的3.7万多名群众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这些照片,让我感受到抗洪战斗胜利背后,是3.7万多名群众的大义。在历经这些考验后,我们的家乡一定会更美好。”驻足照片前,参观的群众感叹照片里,每一个平凡而坚强的个体。
.坚韧,是一场“人民子弟”的决战
.群众全部妥善转移安置后,便是人与洪水“硬碰硬”的决战。8月4日中午,洪水“水头”从河北省交界处的沟渠漫上马路。
.展览上,一张名为《传递》的照片,还原了当时大河两岸,人民子弟兵排成长龙,昼夜不停的战斗景象。也是在现场人员的讲述里,大家听到一位“00后”战士跨越15年的奔赴。
.在支援台头镇的队伍里,有一位“00后”战士杨姊铭,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盐井村的他,曾在15年前亲身经历了汶川大地震。
.那一天,他趴在爸爸的背上,就在乡亲们紧急撤离的路口,身穿军装的形象永远刻在了他的心里。军车与居民转运车擦肩而过时,他激动的落泪。15年后,他也成了“逆行者”,成了心中的“他们”。
.一组组照片,都在回响同一个看似老套的问句,“你是谁,为了谁”。当子弟兵们光荣完成支援任务,撤离静海的那天,人群里的一声声呼喊,恰似回应了军民齐心抗洪的真挚。
.同心,是一次“同舟共济”的集结
.静海最近发出的感谢抗洪救灾单位和个人的名单上,有长长的一串名字。部门干部、国企职工、爱心企业、志愿者们……姓名背后,是一场义无反顾的奔赴、一场风雨同舟的集结。
.照片里,有很多“蔚蓝”的色彩,他们是蓝天救援队的队员,生活中,他们都有自己职业,火锅店老板、公司职工、厂房会计、网络店主……接到救援任务后,他们放下了所有,奔赴洪区。
.“从8月2日进入灾区,到20日接群众回家,这些日子里,有太多画面和瞬间被定格,也有太多太多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现场的讲述,让很多驻足倾听的市民红了眼眶。
.接连几日的泄洪,子牙河大堤的闸口被水淹没,五个闸口需要穿上钢丝绳才能开闸。而闸口下是洪水急、洪水浊、水恶臭等恶劣水势,还有树木、杂物、污泥的干扰,时刻都有不可预估的危险。
.这时候,蓝天救援队的潜水员紧急下潜,在水下,潜水队员摸索着清除水草、泥沙等杂物后,对淹没闸口进行穿绳,为顺利提闸争分夺秒。
.事后,很多人问这名队员:“小伙子,你害怕吗?”他挠挠头,笑着说,“潜到下面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但这都没什么,我一点都不怕。”
.一场救援,四面八方的奔赴,是在党带领下,迸发的凝聚力、战斗力。正因成千上万人的共同托举,胜利的号角更为响亮。
.勇敢,是一道“伟大胜利”的荣光
.“水情整体平稳,水位正在波动下降。”
.“村庄的消杀正进行中,大家都在做好准备,迎接乡亲们回家!”
.“8月20日一大早,乡亲们回家啦!”
.……
.前些天,“回家”是刷屏朋友圈的关键词。就在展览的最后一章里,有一张名为《万家灯火》的照片,那是乡亲们回家的第一个夜晚。一条革命桥,连接起南北两岸的人家。万家灯火里,有万家的故事,但团圆和平安,早就胜过千言万语。
.傍晚,邻居亲友相互倾诉着最近的心情。有人说:“心里急的呦,可看到这么多人帮咱台头渡过难关,咱心里有底,咱不能怕事。”有人说:“子弟兵们给咱守家,咱连口水都没给人家,心里不落忍。”
.其实,这份感激,早就被静海的群众们无数次表达。在静海区第一中学临时驻扎点,子弟兵们本打算趁着天未亮悄悄离开,可一推开校门,道路两旁已经站满了群众,军车驶过,人群里一声喊:“孩子们呐,有空就回来,叔给你们包饺子吃!”
.朴实的喊话,让现场响起一阵掌声。最朴实是乡亲的内心,最真挚是军民深深的情谊。如今,烟火依旧,镜头记录下所有。
.这场与洪水的战斗,是一场全民行动,就像展览中的一句介绍语:“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