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币呈现持续快速贬值态势,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5。截至4月26日,离岸人民币USDCNH报6.6058,为2020年11月以来首次日内跌幅超1%;在岸人民币USDCNY报6.5593。不过,央行也果断出手稳定汇市预期。就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6关口不久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9%下调至8%。
海通证券梁中华认为,截至2022年3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约10500亿美元,因而本次降低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大约释放美元流动性105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由基本面相对变化决定的,仅仅是准备金率的边际调整影响并不大。近期随着美债实际利率大幅抬升,加上中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口回落,美元流入趋于减少,人民币汇率也在向基本面回归。从这两个因素看,接下来人民币汇率依然面临贬值压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认为,中美利差倒挂与美元强势表现是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将维持,但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
中美利差倒挂与美元强势表现是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元指数持续走升已“破百”。在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下,4月以来美元指数一路走升破百;截至4月26日,美元指数已升至101.57。二是中美利差出现罕见倒挂,外资减持中国债券。3月以来,中美利差便呈现持续走窄趋势,且2-3月,境外机构减持中债债券托管量降至3.57万亿元,共减少1651亿元,减幅4.42%。4月中旬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了罕见的“利率倒挂”现象。4月22日,中美利差为-5.91个BPs;而3月1日中美利差还仍维持在108.25个BPs;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也持续走高,自3月1日-0.9%升至4月22日的-0.08%,升幅达91.1%。三是疫情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预期。近期新冠变异株疫情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在此背景下,IMF等下调了对中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也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市场预期。截至4月22日,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走低至-1.29%。
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将维持,但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一是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平稳,未出现明显下降。4月22日,外汇管理局公布了3月银行结售汇数据,3月结售汇顺差26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1-3月累计结售汇顺差587亿美元,银行贷款涉外收支顺差622亿美元,均呈现合理均衡状态。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疫情等因素对经济造成的下行压力不会持续太久,长期发展韧性依然较强,国际收支结构平衡稳健,外汇储备合理充裕,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三是人民币汇率即期询价成交量有走升趋势。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询价成交量数据来看,尽管4月18日之前一路走跌至156.24美元,但之后出现了转升走势,4月22日升至362.1亿美元,相比4月均值235.07亿美元走升了54%,预示着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市场预期。
适度贬值不是坏事,须注意把握汇率走势的利弊影响。一方面,需要客观看待汇率波动。长期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强,适度走低是贬值压力的合理释放,且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出口成本,缓解部分出口压力,有利于贸易顺差稳定持续。市场主体也有比较充裕的外汇流动性,汇兑风险可控。截至3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达7277亿美元,相比去年末增加了318美元。另一方面,需要警惕以下风险因素:一是要注意美联储加息效果持续外溢带来的资本外流风险。由于市场对美联储在5月份再次加息与缩表的预期强烈,对中国形成资本外流压力,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跨境证券(股债)资金的外流风险依然较大。二是要把握中国货币政策的投放节奏,避免汇率出现超调风险。最后,要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调整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汇率市场的指导作用,保障中国宏观经济大盘长期稳定,为汇率提供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才是保障人民币汇率稳定走势的关键。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跨境资本有序流动,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记者 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