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每到求职季,热搜上总有一些员工看了会震惊,公司看了会沉默的平均月薪数据,话题下也总是不乏“来看看你有没有拖后腿”的表述。这样的数据究竟是怎样统计的?为什么总是与评论区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呢?
. 让我们先来看看给出数据的平台吧。本“火鸡科学家”在此宣布一个伟大的定律——招聘平台发布的平均月薪是最乐观、最积极的数据。
. 不论是《秋招报告》《就业趋势报告》《就业调查报告》还是《企业招聘薪酬报告》,都是各招聘网站给出的监测数据。
. 而实际工资水平和统计招聘月薪的差异,就如同招聘薪资的弹性范围,信了你就输了。
. 此外,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包括了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而人们对工资收入的“实感”则是来自拿到手的实发工资,这也是为什么统计部门明文标注:平均工资指标主要用于宏观政策研究,而不适合与个人工资进行比较。
. 其实,平均工资是否能反映出群体的中间水平,是一个统计学问题。总的来说,平均数既能直观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总体结构,但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一个著名的假设是,比尔·盖茨和十几个穷人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里十几个人的平均收入就都超过亿元了。也正是因为比尔·盖茨和穷人的收入差距过大,平均数值失去了实际参考意义。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富”重“钱”行。
. 此时如果我们引入中位数,将房间内的所有人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统计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人的收入,我们就能知道,这房间里起码有一半人是穷人。
. 在数据分布比较平均的时候,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对接近,但是当数据分布差异较大的时候,特别是有少数数据大幅高于或低于其余数据的时候,则更容易反映群体的中间水平。具体到工资统计,中位数可以避免受极端数据影响,有助于了解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而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异,则有助于了解全体民众的收入集中度。
. 这也是为什么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贴心的小编已经给你找好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31370元,除以12约等于2614.17元。
. 在这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热搜渐欲迷人眼,看了权威数据才能冷静点,平均薪酬不断拉高工作者的收入预期,造成了更大的心理落差。与其“卷”出五花八门的调研报告,不如脚踏实地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