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作为中国绵延两千五百多年的传统文化节日,形成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共同基本礼俗,于时光流转、哀思相传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更迭、代序更新,诉说着华夏儿女刻入骨髓、写入基因的家国情怀。
.于家,清明节是“孝”文化的集中体现。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尊祖敬宗,善事父母”是“孝”文化的核心之义。清明节这天,从传统的折菊遥寄、摆放贡品,到现代化的网络祭拜、云端祭扫,改变的是寄托哀思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对逝者的思念、对先人的缅怀,传承的是“生时善养,逝后尊思”的敬孝理念。蕴藏在清明节中朴素的“孝”文化,构建了中国千家万户的家庭记忆,汇集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认同,对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祭一奠、折柳寄菊的祭扫仪式更是将抽象文化变得具象可感,让炎黄子孙的血脉传承有迹可循,绵延不绝。
.于国,清明节是“忠”文化的传承不息。在清明节的起源传说中,吃冷食、禁烟火的习俗源自百姓对忠义之士介子推的纪念,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忠诚爱国精神的敬慕。时代变换,中华民族对英雄的敬仰从未褪色,对先烈的追思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觉加入到缅怀英烈、致敬英雄的队伍中。烈士陵园里挽联陈列、鲜花成簇,网络祭扫区“这盛世如你所愿”“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的深情剖白,都见证了华夏儿女对忠诚爱国情怀跨越时空、超越生死的传承。清明节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追忆英雄光辉形象,重温民族苦难历史,汲取宝贵精神力量的重要节日。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立足新时代,政府部门更应抓住清明节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讲好尽“孝”尽“忠”的家国故事,多措并举,切实保障清明祭扫有序开展。一方面,谋求守正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阵地,组织开展新型节俗活动,开办“云祭堂”,搭建网评追思平台,用数据网连通群众情感线。另一方面,加强兜底保障。充分考虑特殊群体尤其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现实问题,保留线下服务的传统模式,推广敬献花篮、植树绿化等文明祭扫新风尚。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每一次对先祖的祭奠,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立足新起点、砥砺再出发。让我们在追忆先祖、祭奠英魂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弘扬忠孝精神,不断汲取珍爱生命、尊亲礼贤、向上向善的精神养分,共建和谐美好的盛世中国。
.(作者:天津市西青区税务局 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