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朱绍岳 本报评论员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握集群化这一重要方向,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能够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更加强劲,持续赋能城市发展。

.朱绍岳:集成电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轻工……在天津,有很多这样的主题园区,它们往往围绕一个领域,聚集一片企业。企业“成群结队”,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更强了。

.刘刚:是这样。相比以往孤军深入的“小舢板”,现在的制造业可谓是组建起了“新舰队”,驶向了新蓝海。究其原因,产业分工愈发细化,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要求更高了,需要进一步加深区域内的分工协作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产业集群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生产经营同一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众多企业,在特定区域内形成集聚,既竞争又合作,共同促进产品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实际上,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表现为集群的生产方式。比如世界知名的华强北,就是最典型的数码产品产业集群;又比如我市静海、武清等地的自行车产业,在群体规模、企业集聚密度和生产制造能力上都居于世界前列。生产同类产品的相关企业,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人员互通、技术革新等方面需求强烈,就会像块根作物一样,通过分化、膨胀和生长,加速集聚,产生加倍的经济效益。

.朱绍岳:如此看来,集群化发展是制造业提质增效过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争相“入群”,在降低成本、面对风险上,远比单打独斗更有效。

.刘刚:没错。同类企业在原料采购、产品营销乃至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就集群内部而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提升制造业的集中度,可以加速同类资源要素互通有无,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就集群外部而言,这意味着可以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的议价能力。而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区域共同体,集群内企业相互熟悉,信息的收集成本低、传播迅速,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生产和交易风险也会随之减少,这使得企业之间更容易协调合作,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也会得到增强。

.朱绍岳: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更强、协作关系更紧密、开放合作程度更深入,由此带来的协同创新水平也会更高。

.刘刚:相较于以前,制造业需要从低端的生产方式中走出来,摆脱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并参与到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高技术含量的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资源的共通共用,抑或是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集群比作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那么,创新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水”只有活起来,生态才会枝繁叶茂;创新所需的各类要素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集群内部,不同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对接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本、设施、信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交互,形成创新要素的互补效应,这既壮大了企业自身,也促进了产业整体上的进步。

.朱绍岳:当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编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产业集群建设不是简单的物理拼接,而是产业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的有机协同,是一种化学反应。您认为,应该如何引燃这种“化学反应”,让企业耦合更紧密?

.刘刚:这一点也是“集业成群”的关键所在。之所以是“集群”而不是“集中”,就在于制造业企业在集聚过程中,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靠拢。它们需要的是形成有机联系、耦合联动。这绝非简单引导企业坐下来签订合同就行了。为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社会服务,让更多企业可以在集群这一大范围内,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才会更高。这样一来,既能促进企业充分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激发集群内的市场活力,还能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实现制造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