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柱

又到中流击水时,笃行不怠,方能立于潮头。2023年“半年考”,一份池州市上下努力作答的经济答卷呈现于大家眼前: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全省增速高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2.5%、51.4%,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体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0.6%;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8家,工业投资增速36.0%,技改投资增速16.8%......

连串数据,定义大盘“稳”、动力“进”、质效“升”的发展之势。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态势,亮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工业筑基 转型发展提升产业成色

翻开半年报,工业经济是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抹亮色。

上半年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市产值增速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个百分点,29个行业大类中超一半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连续多月保持两位数较高增速。

“企业不断刀刃向内的转型推动着‘池州制造’始终向产业链高端进发,这背后,是强大稳固产业体系的坚定支撑和政企合力打造韧性产业链的持续带动。”市经信局副局长胡学东介绍,今年以来,工业“压舱石”作用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8%。制造业产值增速不断上升,且一直高于全市规上总产值增速,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比重稳居95%左右。

上半年,35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57.1%。其中产值占比前十行业有7个行业均保持正增长,累计实现产值414.8亿元,同比增长24.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延续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产值同比增长23.4%、49.4%,较一季度上升10.4、2.9个百分点。

项目牵引 迭进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盛夏的池州,满目葱茏,生机勃勃。安徽宝镁矿产品加工、鑫建友年产2万吨纳米铝基复合膜、鑫力达高端智能装备、中清年产6GW光伏组件项目、威克特瑞年产2.5万吨半导体石英产品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

一阵阵大干快干“鼓点”中,上半年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8户,其中实现产值超亿元企业5户,不断刷新“进度表”。上半年170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57.2亿元,22户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81.2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增速,继续扮演“牵引绳”角色。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让项目早结“硕果”,今年来,我市全面摸排梳理工业项目增长点,开展工业项目“双80”攻坚行动,对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的8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月调度,(下转2版) (上接1版)同时选择80个技改示范项目跟踪推进。建立“分管领导+业务骨干+行业”的推进机制,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服务,全程跟踪,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助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36.0%,技改投资增速16.8%,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10位。

另一组关键数据也颇具意味: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整体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0.6%;集中区和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较快,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30.8%、21.9%,两个开发园区以全市规上工业21.5%的产值总量,贡献了91.2%的增量,其中集中区已连续4个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速超30%。

“数实”融合 打造“池州制造”新引擎

抓企业培育——

搭建“小升规、规升巨、巨上市”成长路径,推动更多企业上台阶上规模。实施龙头企业扶优扶强行动,重点培育起帆电缆实现营收过百亿、安安新材和天赐新材料营收过50亿。上半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4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24户。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专利授权10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6件。4家企业进入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抓数字赋能——

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建立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库,组织广远电器等29家企业开展2023年度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申报。加大软件产业园建设,池州芯创空间入驻各类软件企业14户,其中规上企业7户。制定工业领域“双碳”方案,培育市级绿色工厂9家。

加快推进企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市高新区成功入选省“一区一业一样板”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库,纳库企业30余家,高芯众科半导体等3家企业成功入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抓创新研发——

建立市级研发平台—省级研发平台—国家级研发平台梯度培育路径,组织高芯众科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成装备等5家企业6项产品申报省级新产品。

组织开展“三首”认定,新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2家,首批次新材料企业2家,首版次软件企业1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业收入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1%。

抓改革创新——

以“亩均论英雄”撬动“寸土生寸金”,印制《亩均效益十二法》,邀请省亩均办、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联盟专家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政策宣讲,亩均效益改革深入人心。启动规模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经初步测算,2022年度全市亩均税收15.83万元,同比增长12%;亩均营收307.38万元,同比增长16.25%;亩均增加值60.96万元,同比增长15.46%。

“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开发区提速动能强劲、行业复苏态势明显、重点企业支撑有力。”胡学东表示,虽然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但还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我们将继续立足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聚力“数实”融合和科技创新,聚焦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实施更为有效的创新政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