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虽然距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间,但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教师张秋玲已经进入忙碌状态:为了给学生们新学期的仪式感,她忙着采买布置要用的各种材料;为了讲好“开学第一课”的班会,她精心准备着PPT;忙碌间歇,还抽空联系部分学生家长,问问作业完成情况......从教13年,对于这方三尺讲台,她依然充满新鲜和干劲,“一个暑假没见,感觉像是很久没见似的,很期待开学”。
2005年大学毕业后,亳州籍姑娘张秋玲随男友落户铜陵市。2010年考入义安区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小时候,就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教师,所以当这个梦想悄然开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张秋玲笑着回忆道。这份欢喜,让她一心扑在教育上,从不因为私事请假,曾经连续六年保持全勤记录。在该校门卫师傅的印象中,张秋玲总是早上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的。
张秋玲(左二)与学生们在一起
“有时候,同事开玩笑问我,每天都泡在学校,家里不用张罗的吗?其实,时间挤挤就有啦。”张秋玲轻松地回答道。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背后的不容易:张秋玲的爱人是纪检干部,经常办案到深夜,有时还不回家,照顾和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几乎都落到她的身上,牵挂着学生的张秋玲就把孩子带在身边,和学生们一起教育。
在张秋玲的班上有几名留守儿童和身体残疾的特殊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从一年级开始,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她利用中午时间免费给这些学生义务辅导,并引导自己的孩子主动和这些学生一起交流、做游戏。渐渐地,这些学生各方面都有了进步,眼睛里闪着星星般的光芒。学生小伟(化名)患有轻度自闭症,初来班级时比较躁动,需要妈妈来到座位上陪他。出于母爱和师者的本能,张秋玲对小伟倾注格外多的感情,低声细语地安抚他,陪他一起做康复运动,每一点小进步都会收获她大大的肯定。后来,因其他原因小伟要转学离开,拉着张秋玲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小伟的父母也送来了致谢的锦旗。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张秋玲长期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时间辅导特困生作业,一遍一遍反复讲解,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免费点读机”。还长期自费给特困生买午饭和学习生活用品。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张秋玲从没有收过一分钱班费,班级管理中涉及到的学生奖励、教室布置、活动经费,甚至是学生们的辅导材料等支出,都是她自己掏的腰包,算下来平均一学期要补贴学生七八千元。
去年过年前,一位学生的妈妈找到张秋玲住的小区,给她送来几只土鸡,这些土鸡是学生的妈妈特意回了趟农村抓的。她拉着张秋玲的手说:“我是农村人,不会表达,给您送几只土鸡表达我们的感谢。”张秋玲没有收土鸡,但家长的信任她感受到了。
张秋玲在无数个琐碎暖心的小事上无私地付出着、奉献着,即使是给学生垫付的餐费,她也坚决不收家长们的一分钱,很多家长一开始不相信会有这样的老师,后来都被她感动,说“有这样的好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令张秋玲欣慰的是,学生们都很争气,她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历年来,她担任教学的学科在年级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在她的指导下,班里的学生每年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就是我身上最耀眼的勋章。”张秋玲说。
□本报记者程榕娟、实习生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