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近年来,智能装备与技术在海关部门的广泛应用使监管效果更严密,通关效率更高效。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等措施稳外贸,“智慧海关”建设对于推动海关监管智能化水平提升效果显著,成为其间可担重任的有力抓手。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海关时获悉,科技兴关一直是该关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种各样不断迭代的“黑科技”在通关、监管、防疫等海关工作中凸显“神威”。

艺术品监管“一即是一”

“我们的监管‘新武器’保证让保税展示的贵重艺术品原进原出,‘一即是一’。”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改革发展科科长刘龙口中的“新武器”就是“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搭载艺术品数字身份识别系统,能够对进入保税区的艺术品开展非介入式精准扫描并进行随机多点位材质纤维特征检测的仪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纸或者两件陶瓷。由这些材料制做出来的名画或雕塑等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该设备可以采集材料本身的纹路、油彩等数据作为作品的‘DNA信息’。”刘龙兴致勃勃地介绍说,为了防止黑客侵入篡改数据,“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还将采集的微观数据及与作品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尺寸等关键信息加密存储到云端数据中心,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认证备案。“这相当于将同一信息存到了不同银行的不同保险箱里,黑客要篡改数据就要打开多个银行的多个保险箱,难度升高了几个数量级。”

每件艺术品离开保税区时,“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将再次对其进行信息采集并与进区信息开展云端自动验证比对,识别保税展示前后是否为同一件物品以开展后续处置。

“只有艺术品的材质匹配度达到93%以上才可认定为是同一件艺术品,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以假乱真。”北京天竺海关关长胡旭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小眼镜能显大“神通”

“报告!全体旅客和机组体温初测正常!”近日,对TK88航班的登临检查的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关员郭思维仅用时1分钟就完成了对110名旅客和15名机组人员的体温初测工作,此前使用普通测温枪时大约需要20分钟。疫情之下,这样的效率无疑对守护国门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得益于一个50克重的智能眼镜,能报警、对话也能对执法过程全程录像留存,测温高效、使用便捷等优点让其深受一线海关关员青睐。“智能眼镜可对3米内的5人同时测温,每分钟测温达200人次。它将采集到的体温和人脸信息自动上传至后台数据库存储、匹配和对比,遇有发烧旅客还可第一时间预警提示关员处置。”据北京海关科技处现场运维科副科长李兵介绍,“查验关员视线内所有人员的测温红外图像均可同步显示在智能眼镜和二级监控指挥中心大屏或移动终端上。”

除了测温和人脸识别功能,智能眼镜还有更细致的研判功能。若海关关员在查验时发现了稀有昆虫或杂草品种,也可使用智能眼镜第一时间远程连线专家进行准确鉴定,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目前,该设备已在首都机场海关旅检通道、登临检查和货物查验等现场配备。

“巡检员小蓝”作业忙

“小蓝小蓝,请报告核、生、化、爆的巡查结果。”“报告,已按原定计划巡查,并无异常。”在北京天竺海关查验中心南区,查检关员王晓达正与他的新伙伴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蓝”进行对话。

由于海关查验制服是蓝色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便有了“小蓝”这个昵称。身负“十八般武艺”的“小蓝”可同时承担核、生、化、爆探测等多项重要任务,通过收集气味分子检测核辐射因子、痕量毒品和爆炸物,使用内置离子迁移谱一次检测涵盖大部分生化的上百种成分,速度快、灵敏度高。

“‘小蓝’的毒品检测灵敏度可达纳克级,而1纳克相当于一粒大米的百万分之一。同时,它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小于1微克每毫升。简单来说,即使1千万个空气分子里混入了1个有毒有害气体分子,‘小蓝’也会第一时间把它‘揪出来’。”说起“小蓝”的优点,北京海关科技处科研管理科科长李东燕如数家珍。

海关查验关员通过语音交互或移动终端设置为“小蓝”布置巡检任务后,“小蓝”会自动规划路线、自主巡航,避让行人和障碍物,任务完成后还会自动回库。“一旦探索出危险因子,它就会在现场和移动终端同时报警,提示关员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关员还可以将‘小蓝’内置的探测仪拆解出来手持操作,满足更细致的探测需求。”王晓达介绍说。(记者 刘 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