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财政收支等相关数据日前发布。从中可以发现,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减税降费效果明显,地方“三保”保障有力,债务风险逐步化解,财政管理成效提升,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财政工作奉上了耀眼的“成绩单”。

数据一:20.25万亿元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体来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

如何看待减税降费下的财政收入增长?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仍然较好地完成预期目标,一方面是由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落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复苏与发展,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了基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税务风险稽查能力,依法依规征税收费,提高了应收尽收能力,为增加财政收入提供了助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记者,经济与财政是一体两面的关系,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成绩得来尤为不易,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PPI)一度同比上涨13.5%,也推高了预算收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销售额增加后,反过来带动税收增长。“特别是一些制度性减税,比如个税改革等,还增加了个人的消费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他说。

数据二:1.1万亿元

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1万亿元。去年三季度以来,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允许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缓解困难、更好发展,留住青山、赢得未来,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李旭红表示,2021年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不断落地,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壮大实体经济赋能。如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并允许企业提前享受优惠政策等举措,有效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另一方面,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维稳经济、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以及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政策,切实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保障民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罗志恒表示,2021年减税降费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大宗商品上涨对中小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白景明表示,去年的减税降费精准发力,重点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其实施不仅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也将政策红利最终传导到消费者手里。

数据三:2.8万亿元

2021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2.8万亿元,各地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指标的95%,为地方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李旭红表示,直达资金重点支持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保障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等,为地方政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2021年,财政部门完善直达资金管理制度,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较2020年增加1.1万亿元。”罗志恒表示,财政部还不断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盯紧盯牢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

白景明表示,及时落地和精准落地是直达资金的两大特征。一方面,基层“三保”资金惠企利民,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一方面,直达资金管理机制和监控系统的建立,确保资金能够精准送达某个市场主体或者困难群体手中,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下一步,应注重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资金直达机制,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助企利民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撑。”李旭红说。

数据四:3.65万亿元

2021年,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为3.5万亿元。

专项债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旭红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聚焦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拉动资本投资意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动机,有助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加强专项债的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大程度发挥专项债对撬动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她说。

罗志恒表示,专项债有助于发挥财政效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基层“三保”压力持续加大,专项债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同时,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项目资本金,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撬动社会有效投资,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作用。此外,专项债券还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经济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五:3300亿元

据税务部门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兑现的减免税额约3300亿元。

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李旭红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持续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覆盖面。2021年,进一步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有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助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创新动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罗志恒表示,延长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大对先进制造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政策,增加了先进制造企业的经营利润,减少了资金占用,有效激励了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加快8.6、3.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政策效应超出预期,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3万亿元,减免税额3333亿元,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的时间更早、力度也更大。”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日前表示,企业享受政策提前,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制造业享受双重利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民营企业受惠明显,有利于增强发展定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