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7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走路很快,身边的年轻人也得三步并两步,才能跟上他的脚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他笑称自己“停不下来”,中医药事业是他一生的追求,对他来说,“工作是一种享受,也是我保持健康的秘诀”。
过去3年,他一直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被授予“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可他还是喜欢“天津老张”这个称呼,他把这4个字写在防护服上,从武汉到石家庄,哪儿疫情最危急,哪儿就有“天津老张”。
. 作为国医大师,他无论多忙都坚持每周出诊。他看病有“三不”原则:不开大处方、不开贵重药材、不做重复检查。这位老中医把患者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
. 今年是张伯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十六个年头,过去这些年,他提出议案和建议80余项,其中关于中医药立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培养基层全科医生等建议均被采纳。
. 张伯礼一直在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鼓与呼。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中医药全面介入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也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亮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医药的作用,这让张伯礼感到欣慰,“中医药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契机”。
. 他不讳言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的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两大瓶颈”。
.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争议很大程度来自于临床评价的科学性问题。也就是说,要让世界接受传统中医药,关键在于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证明传统中医药的有效性。于是张伯礼领先开启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循证医学的研究,加强中医药临床优势的评价,用现代科学加强研究论证,旨在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 在3年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全程介入,“对于无症状的、轻型的、普通型的患者,中医药完全能够治愈。”张伯礼说,对于重症、危重症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法;康复期采用中医药帮助减少后遗症。对此,张伯礼团队开展了循证研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 “中药的第一车间是在田间地头。”谈到保证中药质量的问题,张伯礼提出要大力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中药材“三无一全”标准,即无重金属、无农残、无黄曲霉毒素,实现全程可溯源,“让大家都用上放心的药,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
. “中医药和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也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张伯礼说,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大局,以较少的资源提供了较多的服务,用中国式办法为解决世界性医改难题提供了思路。
. 随着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更加需要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康复、减少重症等方面的优势。不久前,张伯礼和国医大师晁恩祥牵头制订了《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患者早日完全康复。
. “我们可以战胜疫情,但是没有战胜病毒。”张伯礼提醒,目前对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建议加强对病毒的研究。
. 在参加一次学术活动时,张伯礼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状比较轻,一直没有发烧;浑身有点疼、嗓子干、咳嗽,一个星期就基本都恢复了。”他表示,自己接触了很多高龄老人,他们平安度过了这波疫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接种了疫苗”。
. 过几年会不会出现新的病毒?如果再出现怎么办?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做好人才储备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深知,新时期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与支撑。他一直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不止一次称赞年轻一代“有担当,值得信任”。他期待,能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人才,“能打仗、打胜仗”。
. 记者手记:“天津老张”的笑与泪
. 行医一辈子,年过七旬的张伯礼有医者特有的慈祥和豁达。对后辈说话时,他总面带微笑,语气也让人特别安心。
. 过去3年,人们记住了这位“披甲上阵”的老爷子,他在防护服上写上“天津老张”,冲在疫情最危重的地方。武汉疫情最严峻时,他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胆囊炎,紧急做了手术。没休息多久,他又投入工作,笑称“我跟武汉人民肝胆相照了”!
. 这位与疫情不断“硬刚”的“人民英雄”多次在公众面前洒泪。我第一次见他落泪,是在2020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谈到年轻医护面对病毒的勇敢、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他哽咽了。他说:“年轻一代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
. 在2021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他谈到年轻一代的作为时再次哽咽。他说:“以80后为主体、90后为先锋、00后为新锐的广大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候顶得住,在抗疫中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让人印象深刻。”
. 每次采访中探讨抗疫经历时,他总会谈到很多人,他说:“不管是冲锋陷阵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而这位老人的泪,为他们而流。
. 他有浪漫的一面。在激情难抑的时刻,总喜欢赋诗一首。他会到南开大学静静地听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演讲,欣赏叶嘉莹谈到的“弱德之美”。在一次与叶嘉莹的对谈中,张伯礼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弱德之美”绝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事业,为了人生理想,隐忍是为了更深远的理想。这正是医者身上的美德,“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谁有力量谁有本事谁上。一旦把病人治好了,绝对没有你的功劳我的功劳之分”。
. 张伯礼的人生追求影响了很多人。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时,他倡导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建立“筑梦班”,希望教师从我做起,成为帮助学生成才的“筑梦人”。他希望年轻一代成为真正会思考、有觉悟的“大写的人。”(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