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祭扫墓地、缅怀先烈,也可以通过踏青、植树、折柳等习俗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倡导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回归本心的精神内涵,建立和谐、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通过祭扫追思感恩故人,弘扬孝道家风。祭扫有“小”的层面也有“大”的层面。“小”的层面是一家一族的祭扫,人们可以借此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以及尊敬祖辈、传承家风的价值意义,感悟自我、反思生命。“大”的层面是对先贤烈士的祭扫,这种祭扫不再局限于血缘亲情,而是历史的反思与民族精神薪火的传递。面对先烈的事迹,感念他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作为,学习他们筚路蓝缕、甘之如饴的品质,传扬他们砥砺奋进、慎终如始的精神,将对他们的缅怀和崇敬转化为工作生活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祭扫活动的方式和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现代社会更注重文明祭扫、环保低碳的理念,出现了无烟祭扫、网络祭奠、植树祭奠等新形式,但对逝者表达的思念与敬意是不变的。

.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踏青赏景是清明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在这个时节,大地开始复苏,万物生长,气候也变得温暖宜人,正是外出赏花游玩的好时机。人们可以选择到山林、河畔、湖泊等自然环境中,欣赏春光美景,呼吸新鲜空气,重新整理思绪,释放身心压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健康,也有助于提升心情和精神状态,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节还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农业周期的节点,前承春分,后接谷雨。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希望,也为蛰伏一冬的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经过漫长的冬歇,人们与万物复苏的大自然加深互动。清明前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各地农民忙于劳作,播下希望,朝向未来,抢抓农时为丰产丰收打基础。

.  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清明节作为一种表达先人生活方式和思想内涵的载体,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该被轻易丢弃。我们应该弘扬清明传统文化,重温代代相传的诗歌和习俗,增进对生命、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  (作者:天津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路春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