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装货上船、卸货运输,在天津港一公司码头前沿,车辆来来往往,穿梭如织。
.远远地驶来一辆拖车,只见驾驶员挂档动作干脆利落,拖车一个漂亮的“摆尾”,动线弧度优美,眨眼间完成了倒车入库。司机矫健地从拖车上下来,是成卫东。原来是他在现场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徒弟倒车入库操作比较困难,所以亲自上手为徒弟做示范,并讲解倒车入库的分解步骤和技术要领。
(资料图片)
.成卫东是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在港口工作25年,成卫东发明了拖车“快”“准”“稳”工作法,使得工作效率提高16.7%;练就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成为天津港当之无愧的“拖车王”;带领团队开展“散粮作业全自动取样设备”等技术创新200余项,40余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为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产业工人到“天津楷模”,“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作最好的员工”始终是成卫东心中不变的准则。
.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成卫东的家,距离港区码头很近,儿时,每天看着一辆辆大货车、一列列的火车飞驰而过,看着父亲和工友们整日忙忙碌碌,他亲眼见证天津港几十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港人’。”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港口拖车司机。一想到父辈们当年用手拉肩扛,创造出天津港无数的奇迹和辉煌,成卫东心中就充满无穷的力量。
.刚来的时候,由于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结合,成卫东处处碰壁,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个样来!’是父亲的这句话把我拉了回来。”那时,成卫东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他立志要成为最好的拖车司机。
.“那时,我随身的背包里,常常放着几本有关拖车等机械设备构造与应用的书,一有空我就翻几页,只为更加了解这个成天打交道的‘老伙计’。”成卫东说。他还主动请缨到队里的保养组锻炼,在拖车的上、下、里、外钻来钻去,弄得全身都是油污。夏天,发动机热得像个火炉子,待一会儿就浑身滚汗,衣服从来没有干过。冬天,钢铁设备冰凉,海风寒冷入骨,手指冻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成卫东将拖车的行车路线进行优化。哪个路口易堵车,哪段路面不平坦,哪个位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他一一弄清楚后记在心里。每次接到运输任务,就在头脑中快速规划出一条距离最近、路况最优的行车路线。比如,从车库到15段(码头),要转过5个路口,而且路口很窄,转弯要精准,不然20多米长的拖车很容易“扫尾”。就这样,成卫东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港口拖车司机。
.这些年,港口最大的变化就是吞吐量翻了几番。“1998年那会儿,刚进公司活儿少,我们时不时就会候工,后来候工的次数越来越少,时间也越来越短。再到后来感觉越来越忙,几乎每天都不歇着,再往后就是人歇车不歇。
.“我们一公司从1998年每个月最多装卸20万吨货到上个月装卸175万吨货,再次打破历史最高记录。”他说。
.为了跟上港口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成卫东研究出了拖车“快”“准”“稳”工作法,把拖车操作的一个循环分解成40多个动作要素,需要挂几次档、踩几脚刹车、回几下头等等,一个要素一个要素的逐个研究。
.“那时候,想问题都着了魔,吃饭时,把饭碗看成是拖车,在两个筷子之间通过,寻找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成拖车,观察转弯角度。”成卫东说。
.在港里,成卫东驾驶的港口拖车,分为拖头拖板两部分,总长将近20米,宽将近3米,驾驶起来非常不容易,倒车频率高,作业难度大,导致很多司机都有颈椎腰椎疾病。
.“如果用左脚开车,身体就可以转过来,转头的角度就可以由原来的最大180度增加到270度左右,视野更加宽阔了,也就更加有利于提高效率,确保安全。”成卫东说,那时刚提出用左脚开车,在队友们看来就是“天方夜谭”,因为和寻常开车习惯不一样,很考验四肢的协调反应能力,难度比较大。
.但成卫东有一股“倔劲儿”,认准的事,毫不犹豫去完成。他不放过任何可以用来训练的机会,高负荷的训练让他的双脚肿得老高,膝盖也因此受损,但这些反而更加燃起了他的斗志。经过艰苦的磨炼,成卫东终于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机车的技术,使得倒车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至今无人能及,他是天津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被大家誉为当之无愧的天津港“拖车王”。
.工作25年,他成了人工智能的“师傅”
.今年,成卫东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天津港集团的“AI训练师”。
.2021年,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正式投产运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成卫东接到的这项特殊的任务,就是给机器人当“师傅”。
.成卫东要将平时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技术,与人工智能设备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设备的运行、维修以及基础管理提供参考,为天津港智慧化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的外形和成卫东平时开的拖车差不多,它能够自动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而且能够不知疲倦的保持全天候最佳状态作业。
.但是在前期了解过程中,成卫东发现,这个“大块头”还缺点“大智慧”,在码头货场,什么时候该减速,什么时候该变道,如何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这方面还不成熟。
.这时,成卫东20多年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他把多年研究的40多个动作要素提供给程序员,由程序员翻译成指令、编入程序,“教”给机器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智能系统更加先进,更加像人的操作,在这方面,技术的迭代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比方说,之前机器人只能识别障碍物,但是不能识别坑洼路面,从而进行减速和避让。这时我们就提出来,能不能让激光雷达的扫描精度更加精准一些?”
.“前两天一个清华大学的团队到天津港做调研,我们得知这项技术在清华大学已经实现突破,目前正在和高校对接。”成卫东说。
.“虽然机器越来越智能,但我始终相信人是核心因素”,成卫东自豪地说道,这些年,作为一名拖车司机,成卫东将驾驶技术锻炼到炉火纯青。不仅是他自己,他带出来的徒弟,连续三届包揽技能大赛拖车组冠军。
.亲历港口发展变迁,站在“新老”交叉点,成卫东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始终是一名产业工人。”成卫东表示,“获得‘天津楷模’的荣誉称号,更让我感觉到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年轻人产生认同感,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到一线生产队伍之中,投身到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的新征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港口建设新篇章再建新功。”(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