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西沽地区树龄183岁的古枣树。记者 高莹辉摄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本市持续降雨,红桥区城市管理部门派员查看辖区内每株古树名木是否受到雨水浸泡,是否需要打药消除虫害等。”昨日,红桥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古树名木研究专业人士郝岩告诉记者,红桥区共有23株百年以上古树,其中西沽南拆迁片有8株古树,占全区总数的35%,种类包括刺槐、枣树、白蜡、国槐等,树龄最大的已423岁。

.记者跟随郝岩来到西沽南拆迁片,他认真检查了生长在该区域的8株古树,并记录下古树生长状态。这8株古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最大的已经423岁,它们见证了西沽地区的发展变迁。郝岩介绍说,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这些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为什么西沽地区多古树?根据相关历史专家、非遗专家的考究,关于西沽的最早记载约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随着漕运的兴盛,往来客商云集,沿河一带居民逐渐增多,住户喜在庭院种植树木。在此背景下,西沽逐渐繁荣,庭院古树渐成规模。比如,在西沽南拆迁片生长的两株枣树和刺槐古树。其中,枣树树龄183岁,树高13米、胸径62厘米、平均冠幅15米、干周196厘米;刺槐树龄123岁,树高18米、胸径128厘米、平均冠幅20米、干周402厘米。曾居住在西沽一带的居民表示,这两株树原来都长在村民的庭院里。

.树龄最大的是两株国槐,均为423岁。其中一株“凤槐”高12米、胸径80厘米、平均冠幅10米、干周250厘米,另一株“龙槐”高12米、胸径99厘米、平均冠幅17米、干周310厘米。这两棵古槐生长于前清年代西沽三官庙内。民国时期,三官庙改建为第三十二小学,古树成为知名古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二小学改名为西沽小学。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沽小学进行改扩建,但两株古槐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为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近期,红桥区城市管理部门细化了保护古树名木措施: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养护计划,采取定期巡视和检测、疾病防治等措施;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珍惜和保护这些自然资源。(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