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黄河岸边,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韦家湾村的10个自然村就这样随意散落在沟沟卯卯、梁梁洼洼间,站在最高的梁上放眼望去,那条弯弯的沿黄旅游公路正一日日铺陈开来,也预示着韦家湾村借助区位劣势的改变,即将走上一条产业富民的振兴之路。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如何在传统的“一亩三分地”上做出新文章?运用“非农思维”,寻找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是关键,做出优化调整干起来才能让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整村脱贫以来,村“两委”紧盯乡村振兴目标,充分挖掘村内产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种植红薯等优势特色作物,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效增强了发展活力,促进了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韦家湾村常年日照充沛,土层深厚、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含钾量高,非常适宜红薯生长。眼下,正是红薯蔓藤的生长旺盛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整,把杂草和过长的蔓藤侧枝剪去小部分,让蔓藤的果实部分吸收更多的营养,才长个头。记者看到三五成群的种植户们正在地里忙活得热火朝天,一垄垄红薯苗也被整理得整整齐齐。

韦建平是村委副主任,也是村里种植红薯的大户,他家今年种了20亩红薯,谈到种红薯,韦建平用“人不哄地皮,地才不哄肚皮”打开了话匣子,边干活,边跟我们普及着红薯种植的相关经验,他蹲在地头,如同看自己孩子般宠溺地看向绿油油的薯苗,嘴角藏不住的喜悦,继续说到,“一亩地大概能种4000苗,好好管理的话保守估计也能产个2000多斤,咱就按去年一斤2元的行情计算,一亩地怎么也卖个4000多元,你算算我的20多亩红薯能卖多少钱?八万多块呀!哈哈......”爽朗的笑响彻山间,发出这黄土坡上最幸福的声音。

据介绍,该村红薯种植主要以济薯26号为主,这种红薯红皮黄瓤,风味极佳,适合进行烘烤和蒸煮,薯形呈长纺,结薯整齐集中,商品率高达95%。较之传统的普通红薯,更受村民及消费者青睐。

“沙滩红薯现在挺有市场,客户对红薯的口感也挺喜欢。我们村去年种了100亩,尝到‘甜头’后,今年在一些大户的带动下,沙滩红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今年年景还不错,现在看长势挺好,大伙很有信心。全村498户,种植红薯的今年就有124户,比去年增加了两倍。”村支部书记高红平介绍着村里整体情况。

在这里,韦建平和其他农民们都有一个共识:“红薯是大家吃,也是自己吃”,所以他们一辈子都在守护红薯的健康和美味。在民间有‘好女不愁嫁’的说法,这些沙地红薯凭着超好的口感和石楼全境无工业污染而独有的一份“绿色健康”保证,逐渐成为大家走亲访友时传递“家乡味道”的馈赠佳品。

市交通局驻村以来,每年都会鼓励引导单位167名职工“以买代帮”积极参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与此同时,还发动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吕梁国道项目公司、山西静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和吕梁出租车公司加入到消费帮扶活动中。两年来总计消费5万余元。

韦家湾村在做大做强红薯产业的同时,村委已经把红薯的深加工提上议事日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可以吃到沙地红薯制作而成的薯粉、粉皮等食品,我们期待着韦家湾村的沙地红薯能“一举成名”,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真正把传统农业变成特色、高效农业,让农民的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把村里的发展和全县沿黄旅游发展相结合,带领村民打造‘沙滩经济”‘地摊经济’‘果蔬经济’,在传统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中蹚出新路。”谈到未来村里的发展,韦家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冰信心满满地说。(石楼融媒记者 刘瑞 郝瑞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