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进地处贵阳高新区的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片式电感车间,绕线机拉着比发丝还细的铜丝在米粒般大小的电感骨架上绕线,再经焊接、上料、检测等工序,最终生产出电感。“有了这些电感,智能手机才能接收信号、发出信息。”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俊伟介绍。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子材料、元器件、模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万物互联、新能源等领域。顺络迅达依托贵州工业云启用大数据信息化管控系统,逐步搭建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执行系统(ME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数字化工厂综合一体化平台等,并利用大数据将所有设备、物料联网实施智能化改造,跟踪产品制造整个过程,工人只需做简单的开关机和异常处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作人员可通过平板电脑实时查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同时,系统也会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如超过工艺管控标准,便会自动进行判断,然后自动报警停机。”张俊伟说,得益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企业成本下降了20%,效率提升了30%;产品批次通过率从89.35%提升到99%。

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电感的体积和精准度也面临着诸多考验。“我们在生产线上购入了AI智能观光机等高频片式绕线电感器智能设备。通过AI智能外观机屏幕,工作人员即可清楚、直观地看出每只产品的品质状况。如发现问题,设备可自动将不良品剔除,并将不良品的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给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样,不仅能做到及时发现、反馈、处理问题,还能提高响应速度,避免不良产品的生产和流出,提升产品质量。”张俊伟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贵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更多企业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一大批智能工厂在贵阳高新区应运而生,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雅光电子是一家围绕汽车发展方向,主要从事研发、生产新型汽车电子功率器件、功率集成电路IC、功率模块、磁阻传感器等系列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刚在贵阳高新区成立时,我们还是一个无钱、无地,盖不起厂房的困难企业;如今,公司的总资产达到3.52亿元,成为国内整流二极管的领头企业,并逐步实现部分磁传感芯片国产化。”

该公司党支部书记余涛的话,在公司的生产车间得到了印证。这里整洁智能,每8秒就能采集1次数据,1分钟即可下线近300件产品,却鲜少看到工人的身影,更多回荡着机械运转的声音。

“2017年,我们启动‘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建设,推动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线、研发数据管理平台等‘千企改造’工程6大项目落地;2020年,我们在高新区沙文园区建起了新厂,建立了整流组件、二极管、磁阻效应传感器以及BSG汽车启发一体机共6条生产线,购置的设备全部拥有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接口,实现了质效双升。”余涛介绍,“其中BSG生产线的建成让雅光电子从元器件产品制造商向系统产品制造商转变。”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成为引领贵阳高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2023年,该区依托中云数据建设的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监管平台项目,重塑互联网音视频及其他IP资源的生态格局,在动漫产业、影视产业、广告产业等领域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加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化场景应用为依托,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场景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抓手,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植入和升级工程,发挥数字“新引擎”作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机遇,不断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在中高端产业供给和个性化、定制化新消费领域培育新动能、形成新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