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记者 李晓洁

广袤大地,绽放着希望的花朵;活力村庄,讲述着发展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以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大力实施“六业千亿”“两强一增”“五微”等行动,交出了“三农”工作的高分卷。

“六业千亿”铸发展“含金量”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2022年,我市制定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目标实现徽茶产业链条最强、中药产业品质最优、养殖产业特色最显、林特产业价值最佳、农旅休闲乡愁最浓、数字乡村赋能最高,全面挺起黄山发展的产业“脊梁”。

一年过去,将镜头再次聚焦“六业千亿”,我们会发现,丰硕的收获已经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徽茶产业效益攀升。全年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4.65%、6.98%。

中药产业焕发生机。全市种植中药材18.44万亩,建立道地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6个,发展中药材种养品种34个,与省农科院开展产学研合作,选育菊花优良株系3个,申报省级贡菊新品种认证2个。

养殖产业亮点频频。臭鳜鱼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2年预计鳜鱼养殖产量200吨。祁门豆花鸡作为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黄山国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系我市第2家。

林特产业点多面广。全市新增果林840亩、食用菌447亩、油茶600亩、香榧640亩、竹林500亩,改造油茶低效林3700亩、毛竹7000亩,“歙县山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休宁县“徽山”牌油茶获评省级名牌产品,黟县宏村香榧申报为省级著名商标。全市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家,“旅游+林业”示范点5个,发展观光采摘果园26家。

农旅乡愁产业释放乡村魅力。大力实施“五微”行动,15个地市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歙县入选安徽全域旅游示范区,黟县碧阳镇丰梧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数字乡村产业激活新动能。六百里公司在全省茶业系统率先使用区块链技术。徽州区丰乐谷、歙县同乐、黟县哼哼达、祁门县祁门红茶4家获评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40个。

2022年,六大产业预计实现综合产值875亿元。越来越亮的农业底色,正在田畴沃野上点燃更多农民的振兴梦想,激发更多乡村的振兴活力。

“两强一增”推动提质增效

趁着冬闲,歙县万兴葡萄园进行了大面积改造,引进更为科学的滴灌技术,通过电脑实时监控调节,对于不同的葡萄品种实行精准化施肥、浇水。负责人李波介绍说:“立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大显身手,葡萄园实现了产量增加、质量提升,同时通过精准化施肥等系统工程,每年大约节约成本五六万元。”

科技强农,正在不断构建我市现代特色种业的新格局,数字化正逐渐成为科技赋能农业最有力的体现。而这,正是我市大力推进“两强一增”的生动实践。

2022年新春伊始,省委、省政府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我省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和任务。3月,我市印发有关方案,将“两强一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牵引和抓手。

回望2022年,我市通过点燃科技强农“新引擎”,促进农业生产和销售的优化提高。2022年,黄山强英鸭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国家水禽良种扩繁推广基地,这是我市水禽育种场首次获得两项国字号殊荣。省内首批运用区块链溯源的太平猴魁开售,黄山水工茶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开始启动实施。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692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

回望2022年,“小农机”服务“大农业”,机械强农正在不断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黄山区立耕源茶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猴魁压扁烘干一体设备”,提升6倍产能。加大本土特色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培育,全市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达26家,4家本土农机装备企业7款农机装备在2022年省农机补短板暨专精特新产品展览会上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3个。完成4项“补短板”机具研发和4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全市注册乡村运营公司391家,实现营业收入超1.5亿元。

在黄山广大乡村,“两强一增”正通过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通过机械强农,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从而多点发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五微”行动焕新乡村图景

屯溪区傍霞村以标准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嬗变。

休宁县大山深处的祖源村,通过实施传统村落改造工程,建成了“梦乡村”特色民宿群,昔日的“空心村”成了休闲养生的“网红村”。

在徽州区临河村,各类蔬菜命名的文化街巷、创意改造的儿童主题乐园、创新设计的蔬菜休闲园等,与沿河生态观光步道接壤,形成网红“微景致”。

为守护一江清水,徽州区坑上村建成日处理5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二级泵站引至山腰处,村民们告别了翻山越岭引水浇灌的历史。

深夜,低沉的锣响荡开在寂静的千年古村黟县西递,打更人扬起手中的木槌,将锣声送往村庄每个角落,守护着一方平安,“微奉献治理”正不断促进乡村和美。

“微改造”提升让乡村留底蕴见品质、“微景区”培育让乡村有颜值增价值、“微创意”运营让乡村有活力蓄财力、“微循环”发展让乡村生态化可持续、“微奉献”治理让乡村更民主更和美,“五微”行动下,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就这样绘制在黄山的青绿山水间。

我市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经验做法2022年获省委书记郑栅洁批示肯定,15个地市先后来我市学习考察。据悉,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度40个省级中心村已建设完成,2022年度4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298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完成。黟县西递村打造全省首个“席地而坐”示范乡村客厅。

“微光”聚集,可成万丈光芒。在黄山,“五微”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些新老故事在粉墙黛瓦、青山绿水中交织、生长,也将给黄山带来更新的吸引力和自信底气。

越发展越提振,越前进越充盈。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打造黄山乡村振兴新典范,这股“三农”精气神正在黄山大地鼓荡起持续向上的澎湃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