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6日,全省23.2万名研考生进行了人生中这场重要考试。据悉,今年全省共设294个考点,8095个考场,备用考点43个,备用隔离考场818个,选聘考务人员3万余名。“一类一策”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所有考生“应考尽考”。

连日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全省各考点工作人员认真开展考生信息摸排,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及时调整完善防疫方案,科学设置考点考场,针对一些突发情况适时调整考场。同时,统筹协调试卷转运、考场编排,分类施考。卫健、疾控部门也加入护航队伍中,考前抗原及核酸检测、体温测量、消毒通风、分类施考等全流程防疫措施严格实施,以确保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资料图)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明天还有最后六个小时,这个‘史上最难’的考务工作就可以结束了。”12月25日下午5时半,当记者拨通安徽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斌的电话时,他伴随着咳嗽用沙哑的声音说,“我们整个教务处都阳了,我还在发烧,但学校作为考点,我们仍要确保考务工作万无一失,不能让任何一个考研学子失望。”

陈紫燕是安徽农业大学此次负责具体考务数据统计工作的教师,已连续多日伴着高烧吃住在办公室。在结束了24、25两日的考务工作后,她打电话给徐斌:“我真的撑不住了,明天的六小时我可能坚守不了了。”

徐斌告诉记者,之所以每一位负责考务的教师都如此辛苦,主要原因就是人手奇缺又遇上体力不支。在该校,有3700名报考的学子,128个普通考场和61个特殊考场。因特殊考场的试卷需要紫外线消毒、考场消杀、考务人员穿脱防护服、特殊通道运转等,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次考务工作极大地考验了我们的人力,也考验了我们的应急能力,是当之无愧的‘大考’了。”徐斌说。

同样作为考点的巢湖学院,也面临着种种难题。

“方案我们早就做好了,但是防疫‘新十条’发布之后,所有的方案都推翻重来,而且要精准到每一个考生。”巢湖学院教务处处长朱明介绍道,“这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直到24日凌晨,还有教师给我打电话说他无法监考了,因为他突然阳了。”

为了确保每一个考生的人身健康,监考教师必须为阴性。封控措施取消之后,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监考教师的人员分配也一直在不断调整。直到备用的教师都上岗后,人手仍旧不够,由阳性转阴性的教师接替上岗。“虽然他们身体都还比较虚弱,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推辞。”朱明说,“这是学生的大考,也是我们的大考。”

从精准摸排每一个学生信息,到动态调整每一个考场,再到科学合理制订工作方案;从开考前单管核酸检测,到充足的物资保障,再到密切关注考生身体、心理健康;从安全保密接转试卷,到细致周密的考务培训,再到稳定有序的考场环境,这场考试,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

爱心也会“传染”

“我们没有人提可能会传染的事,不想让阳了的室友有心理压力,除了照顾他,我们的学习生活一切照旧”。几天后,巢湖学院的考研学子褚亚奇和其他室友也“不出意外”地阳了,仅有的几片药大家分着吃。

辅导员李陈知道后在学院微信群里求药,一名从来没打过交道的同学给褚亚奇送来了退烧药。作为感谢,褚亚奇送去了橙子,还在23日晚发送信息互相鼓励着。

有的学生自己只有一两支抗原,还是会大方地拿给其他同学;自己没阳过的学生,把备用药都分给已经有了症状的人;一位学生阳了想去隔离,室友却执意让其留下来方便大家照顾......合肥师范学院辅导员陈梦莹向记者细数了种种令她感动的事情,“谁说现在的小孩子自私自利了,他们明明很懂事,很会为其他人着想。病毒会传染,他们的暖心举动更会‘传染’”。

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安徽师范大学准备了鸡腿和鸡翅套餐,寓意“展翅高飞,一研为定”;安徽医科大学购买上百套暖冬物资,帮助考研学子温暖过冬;安徽理工大学送上“考研福袋”,手写一“研”为定祝福卡;巢湖学院开放更多的教室以便考生复习时保持“健康距离”......

在考点,考场以字母“ABC”作为分类,而不会标明“阳性”“阴性”考场;在A考场,所有监考教师不得穿防护服,以免给考生带来心理压力;面对考生的任何提问,监考教师都被要求温柔以答,加油鼓励。

这场“大考”是难的,也是暖的。

监考中的“大白”

巢湖学院考点内,安保人员帮助考生操作身份证读卡设备

监考教师正在核对考生信息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防疫“新十条”出台前,怕因为封控无法参加考试;“新十条”出来后,又担心因发烧而影响发挥,李陈坦言,此前她比学生还要焦虑,最终证明是自己多虑了。

知道有学生感染,李陈很紧张,学生却笑着说:“这几天发烧等考试的时候就退烧了,不会影响我发挥,多好啊!”

“有的学生还是有情绪波动的,但他们都能自己及时调节,因为考研的时间就在那儿,他们不会害怕阳,而是阳了之后想办法让自己尽早康复。”陈梦莹说。

“我身边也有发着烧上考场的,他说这是战场,无论结果如何,要给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交代。”巢湖学院考研学子唐军泽说。

每天都有同学互相带饭,为的就是省去到食堂路上的时间;自习室里有人学累了就会趴下睡一会,背书的人都会自觉到外面去;楼梯上、走廊间、大厅里,都是备考的学子;时常能看到有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手机背资料;图书馆里不认识的同学,因为长期备考而眼熟,也会彼此互相打气......在唐军泽看来,2019级的学生历经了三年疫情,考研又遇到了特殊情况,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2019级的学生大概是我带过的感情最深的一届。因防疫要求,无论上学还是放假,我每天都要跟他们联系;因为防疫工作,很多辅导员无偿参加志愿服务几十次,不少学生也参与其中。我们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他们也是非常有大局意识的一届学生。”李陈说。

曾经咳嗽声此起彼伏的考场,如今已拉下帷幕。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人生的答卷,终究会给正青春的他们带来成长的能量。

后 记

大学的四年时光,疫情占了三年;临近考试,又要和病毒赛跑,“大学生活”在2019级学生心中,早已有了不同的定义。他们的行动与选择,也成就了一代人成长中的一次次尝试和突破。

□本报记者 黄 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