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祁门县教育局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通过强化课程体系构建,提升劳动品质;强化创新项目突破,提升劳动能力;强化地域文化熏陶,提升劳动素养;强化劳动基地建设,提升劳动乐趣,“四强四提升”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多点开花。

该县中小学结合农耕文化、祁红文化、桑蚕种植、手工陶瓷等,依托“学校+企业”等模式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提升劳动品质。各校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编写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开展劳动教育质量、过程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该县各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小学低中年级要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注重在校园劳动的基础上适当向社会劳动实践拓展。在劳动课基础上求突破,紧紧围绕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技能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包粽子、煮饺子、蛋炒饭等烹饪课深受学生欢迎;系鞋带、洗衣洗碗、叠衣叠被、缝纽扣等生活能力课受家长热评。开展“学劳模精神,做劳动能手”校园劳动技能大赛更是进一步掀起劳动热潮,提升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祁门县地处皖南,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这里诞生了有着世界级声望的“祁门红茶”和享誉屯绿之冠的“凫绿”。为传承祁红文化,培育“祁红小茶人”和“凫绿小达人”,各校开展祁红文化大讲坛、开辟祁红文化校本课程。开展“学茶知茶趣,茶乡茶意浓”“校园说茶”“茶园采茶”“茶厂做茶”“茶庄学艺”等文化活动,达到“以茶培德,以茶育人”的目的,增进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提升了学生劳动素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县各校根据时令,组织学生前往劳动基地播种育苗、除草、浇水、采摘等,体验真劳动,学习真技能。该县各校广泛开辟校内种植园、小菜地、植物园等实践场所,组织体验劳动实践活动,打造了两个市级四个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纷纷表示:“劳动的体验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种植蔬菜,也让我们懂得了要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快乐。”

□通讯员 王军祥,本报记者 谢婷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