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只有知道城市从哪里来,才能更深切地理解她向哪里去。
横看城市“账本”,近代天津工业繁荣,从来不是“一枝独秀”。
“制造商品得用电,产品运输得靠路,贸易往来仰仗通信,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原主任岳宏,多年研究工业遗产。他打比方,近代天津工业就像一列“动车组”车头,带动贸易、交通、金融、商业等“并驾齐驱”。各行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有几组数据为证──
看贸易:
自1860年至1937年,天津平均对外贸易总值占全国10%以上。1936年,天津口岸出口的棉花金额占全国的81%。羊毛、皮革、猪鬃等产品占全国70%以上。
看金融:
到20世纪30年代,天津金融市场已是北方最大,北方金融中心地位锁定。
看商业:
到1931年,天津共有商店、商号17124家,涉及120多个行业,从业职工达10万余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
“20世纪初,北方流行一句话,‘要想发大财,就到北洋来。’北洋借指天津。当时,天津大兴工艺(工业)提倡实业。可想而知,‘工业’这头‘雄鸡’一唱天下白,遍地英雄下夕烟。”岳宏说,“发财”强磁场吸引来全国各地的富商,同时,大量工厂兴办又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人口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近代化城市气息日益浓厚。
时光流转,迈步今天,沿着天津文旅发展研究重要成果《博物馆与文化旅游》所推介工业遗址一游,“动车组”的“豪华阵容”依旧令人惊艳——
河北区中山路上的天津造币总厂旧址被媒体称为“全国同类物质文化遗产中级别最高、遗存最多的一处”。天津造币总厂于清朝光绪年间修建,铸造各种金银铜币,天津因此成为全国造币中心。
走出天津造币总厂,西行两公里,便可到红桥区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馆内一块块硬邦邦的砖,或许都是当地作为华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摇篮的“物证”。馆内确有三条青石,石上车辙深深,展示着昔日车水马龙的繁荣。
继续向南,3公里外过海河,有座天津电力科技博物馆,这里原为1904年成立的比商天津电灯电车公司办公楼所在地。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公司,当时引入了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也自此拉开城市公共交通的序幕。
还有永利碱厂、塘沽南站、大沽船坞……脚步移动,今昔触碰,以工业为“车头”的城市“动车组”响声隆隆。(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