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温致最高电力负荷已近历史最高

南方电网以市场化手段迎保供“大考”

热+1


【资料图】

热+1

热+1

热+1

5月26日以来,南方地区气温持续攀升,多地高温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5月31日,广西百色、四川凉山和攀枝花、云南昭通和红河等局地超过40摄氏度

电网“迎峰度夏”尚未全面展开,市场用电负荷已迅速提升。6月1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5月31日,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达2.22亿千瓦,接近历史最高。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中,广东最高负荷达到1.38亿千瓦,广西用电负荷两次创新高,达到3137万千瓦,海南电网负荷已六创新高,首次突破700万千瓦。

面对市场日趋旺盛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迎考破题?

跨省区市场化交易频次增加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9.15万亿千瓦时,全年增速在6%左右。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或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5月22日,广州电网、深圳电网用电负荷均首次在5月份超过2000万千瓦,其中,深圳电网负荷破2000万比去年提前45天。

为此,南方电网结合经济及气象信息,采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前预测、预判区域及相关行业用电负荷走势,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千方百计保障电煤供应,并利用电网大平台,加大了跨省跨区电力支援力度。

据悉,自5月13日起,闽粤联网工程按当前通道最大能力,由福建向广东送电100万千瓦,相当于为广东增加一台满出力运行的百万机组。截至5月31日,本轮已完成送电量超3亿千瓦时。

2023年以来,南方电网针对系统备用电力紧张局面,积极探索施行市场备用电力多次结算模式,以实现南方五省区电厂的备用电力在不同时段跨省买卖,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今年4~5月期间,南方区域共172个电厂合计365台(套)交易单元参与跨省电力备用市场交易,总中标电厂共39家,发电厂出清最大中标容量为1656.82兆瓦,出清最大价格50元/兆瓦时。

“通过市场备用电力竞价机制,云南、贵州的水、火电机组提供了近400万千瓦的备用电力支援广东、广西两地,有力保障了全网电力供需有序。”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经理李智勇表示。

“结算试运行期间,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实现了跨省备用市场与生产运行有序衔接,体现了备用容量的时空价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南方区域东西部电能资源时空上供需关系、优化配置的高度互补。”李智勇说。

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电网调节

今年以来,广东、上海等地为完善用电需求响应机制,广泛开展虚拟电厂建设,意在将其打造成为电网从“源随荷变”转向“荷源协调”的有效方案,用以缓解尖峰负荷缺电问题。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建城乡建设厅联合4部门印发《广东省建筑节能增效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提出推动建筑类负荷资源通过聚合后形成虚拟电厂,开展城市新区、功能区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及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实现电力供求之间的“源网荷互动”,促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

目前,深圳虚拟电厂在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累计接入负荷资源超过150万千瓦,相当于30万户家庭的用电报装容量,并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超40万千瓦。

据悉,自5月下旬起,深圳虚拟电厂正式拉开常态化参与电网调节业务的序幕,对地区电网的高效运行效果明显。

“近期,深圳电网用电负荷不断创下年内新高,局部地区出现供电设备超负荷运行且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解决的情况。为此,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组织负荷侧用户对特定区域进行精准削峰。”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总经理程韧俐介绍,在电网尖峰负荷时段,深圳供电局分别针对深圳整体尖峰负荷、变压器过载、配网馈线过载等场景开展负荷调控,共吸引13家负荷侧用户自动降低其充电桩、建筑楼宇等用电负荷,最大有效调节电力约5.6万千瓦,帮助局部地区供电设备“减轻负担”。

程韧俐表示,接下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还将持续推动构建百万千瓦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并拓展至区域现货能量、备用市场等高级服务应用场景,服务深圳以先行示范标准实现“双碳”目标。

据南方电网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起,南方电网充分调动虚拟电厂的机动灵活性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效果明显,2023年将进一步扩大响应范围。

此外,针对高温持续的用电紧张局面,南方电网还充分利用抽水蓄能灵活性调节电源的特性,全面开展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安全检查,确保机组“开得起、调得出、停得下”。5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31台抽水蓄能机组安全启停超2600次,发出电能9.3亿千瓦时,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4%和10.6%。

南方电网市场营销部经理王一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跨省区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完善市场化需求响应机制,确保现有需求响应资源能力靠得住、用得上,全力保障南方五省区电力供应,有力支撑南方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