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杨刘奇,2009年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宿松县九成学校担任物理教师, 2019年8月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组团式”援藏教师工作队,远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支教至今。
安青网讯 初春的江南,乍暖还寒。闻听到援藏支教老师杨刘奇还在家,立刻和他取得了联系。在宿松县九成学校门口,记者一眼就瞅到了戴着墨镜,背着双肩包的杨刘奇。质朴、儒雅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深入交流后,却给了许多不一样的震撼。
援藏为什么
“我是从岳西县农村出来的,家里条件差,大学学费都是靠国家贷款的。”杨刘奇直言,从小到大,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感恩的心就一直在怀。
2009年大学毕业时,杨刘奇就想报名做西部计划志愿者,但为了偿还国家贷款,就选择了先工作,报考了宿松县最偏远的九成学校,并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中层干部。但他想去西部支教的“梦想”一直没变,这一等就是十年!
2019年8月,得知省教育厅遴选“组团式”援藏教师,杨刘奇毫不犹豫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层层审核。不久,他放弃了温馨的家庭生活,丢下了两个幼小的孩子、恩爱的妻子和体弱的父母,远赴高海拔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支教。
“是我的老师,用一只粉笔,三寸讲台的坚守,让我从深山里走出来,实现了我读师范当老师的梦。”杨刘奇说,选择去援藏就是要向自己心中的恩师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进藏干什么
山南市位于西南边陲,主要人口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平均海拔3700多米,是典型的的高原地区。
经过短暂休养,杨刘奇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承担高二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和一个班的管理。三个班都在教学楼5楼,严重的高原反应使得他脚步虚浮,每次上到三楼都要喘半天气,气息平顺后继续往上爬。由于“水土不服”,他患了感冒,发着高烧。当地人告诉他在高原感冒很危险的,建议他回内地治疗。
“班级才稳定,拉巴旺堆调皮要人看着,达瓦桑珠状态有点不对,旦增曲妮跛腿科目才有起色……既然选择了来援藏,就绝对不会退缩!”杨刘奇谢绝了请假回内地治疗的建议,输完液后就从医院偷跑出来,戴着口罩继续上课。
在受援学校,杨刘奇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持立德树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活动的朗诵节目,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克服高反,无偿献血,参加“守护雅砻”环保志愿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把山南市当成了第二故乡。
作为学校团委副书记,杨刘奇着力于学生们的思想引领。如组织开办业余党校并承担培训;带领学生参观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抓住清明节契机,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和感恩教育,把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作为第一课程;带领学生在校门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块劳动基地劳动;连续两年举办18岁成人礼,落实社会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对学生的资助。
作为一名教师,杨刘奇坚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战场上履职尽责。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学情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生动活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得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深受学生喜爱。针对大部分学生是农牧民的孩子,利用课间和周末补差补缺;疫情期间,利用“空中课堂”为他们辅导,承担了陪寝和夜间校园巡查。从天冷加衣,到作息规律,再到调解学生间关系,像大哥哥呵护着每名学生健康安全成长。
离藏留什么
“作为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组团式”教育援藏分队的一员,本次援藏的时间为三年,当我们离开时能留下来什么?”这是杨刘奇常常反思的。
杨刘奇特别注意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促进民族融合。比如本地教师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他主动帮忙代课,最多时一周除了早晚读,上了27节课;各类监考,他主动顶上,记不清帮别人监考了多少次,被亲切地称为“勤劳的小蜜蜂”;有的学生离家近千里,一般的假期无法回家,他就当起了保姆,做包子、烧饭,督促和辅导学习,还曾多次长途奔波,跨越5000多米的山峰到农牧民家里去扶贫,藏族同胞纷纷表示“我们该怎么感谢您,安徽援藏老师?”
杨刘奇潜心专业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比如主动承担校内公开课和市级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主动承担学校物理实验室的管理,率先使用数字化实验室并帮助本地教师学会数字化实验室的使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科研项目,引领本地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受援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杨刘奇获得山南市委组织部年度考核优秀、山南市优秀事业单位人才、安庆市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等荣誉;参与了国家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在山南市同课异构高中物理组二等奖、山南市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通讯员 高灿文 杨东晓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