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凛冬的寒潮下,又一轮新冠疫情袭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白色战袍,坚守着岗位与初心。他们之中,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有规范化培训医生,他们既是“准医生”,更是“白衣战士”。在优化新十条出台的背景下,这群年轻的面孔也在用行动诠释着“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
“在人民需要时,迎难而上!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
朱玉洁是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研三学生,目前正按规培计划在影像科室轮转。日常生活中的她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对待工作也非常认真负责。
(资料图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非凡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不忘医学初心,在人民需要时,迎难而上!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朱玉洁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她也选择了留在临床一线。住培医师是医学的未来,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接棒者。朱玉洁说:“疫情越是肆虐,我们越不能逃避,一定要守护好影像科‘第一道门槛’。特殊时期,有太多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在临床一线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希望可以战斗到最后一刻!”
24岁的陈若菲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级内科学风湿免疫科的专硕研究生,今年也是她在一附院的第三个年头。
“临床工作有趣又辛苦,很能锻炼专业素养,培养我们坚定的意志。虽然值班时各种病情变化和意外时常发生,但确实让我得到了成长。”陈若菲说道。三年来的学习让她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都有了很大提升,她所在的内科学的各个亚专科都由一大批优秀负责的专家担任带教老师,“在他们身边工作,也是难得的增长见识和阅历的机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浪潮下,工作在临床一线就避免不了接触各种病毒。“我不怕被感染,害怕的是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希望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看到病人好转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希望可以战斗到最后一刻!”陈若菲坚定地说道。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曾壮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级内科学(消化系病)专硕研究生,师从孔德润教授。消化内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每逢冬季,消化道出血和胰腺炎的病人数量激增,且病情大都十分凶险,适逢当下疫情形势严峻,科室更是异常忙碌。在这样的危机情况下,曾壮主动找到导师,重申了“留在一线,与各位老师同学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强烈意愿。
作为一名研究生,曾壮熟练掌握各种临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处理各种病情变化,为患者缓解病痛,守护他们的健康。曾壮表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疫情大考中作出如此坚定的选择,今年4月份高新院区封闭管理期间,正在心内科轮转的他在第一时间响应了住院总的号召,在科室部分医护人员无法返岗的情况下,坚守岗位、连续工作,实现了从“准医生”向“白衣战士”角色的迅速转变,与科室老师并肩战斗在岗位一线,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所在病区的大部分一线医疗任务,积极参与到协同值班和管理病人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医学生誓言,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生的担当与风采,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和科室、医院的高度赞扬。同时,作为班长,他还协助辅导员发放防疫物资,统计上报信息,为同学们送饭、送药、送物资,充分发挥了班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曾壮坚定地表示:“作为医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坚定地守牢自己的岗位,铸造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堡垒,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力量渺小,但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这是一次考验,更是一种历练,我将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努力在历艰克难中淬炼成钢!”
“既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就要做自己该做的事。”
2020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何意军是安徽医科大学“5+3”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今年是他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何意军在二附院度过的第三年。
“平时科里的各项工作我基本上都参与过,包括交班、查房、下医嘱、诊疗操作、办出院、收病人、整理病历、值夜班等。”何意军说,他的工作时间基本上和科室老师同步,并且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辅助性工作。
“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很有帮助。”何意军介绍,这三年来的学习让他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他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省级临床专科,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担任带教老师,在他们身边工作,不仅增长了见识和阅历,也收获了许多温情。
由于工作在临床一线,何意军的父母也曾担心过他的个人安全。但何意军却说:“既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就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我和我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分割。”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学期以来,何意军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没有回过家。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来,至今也只回家过两次。
“我刚上研一的时候就赶上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上临床工作比较忙,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何意军表示,科室的大部分研究生、实习生、规培生都在正常工作,“科室老师们的工作任务比我们更多更重。过年毕竟还早,到时再回去和家人团聚。”
“本就是我们的职责”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孕产妇的特殊性,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给予格外悉心和专业的照护。12月15日晚上8时至16日凌晨5时许,产科就先后迎来了五位特殊的产妇,这五位待产的准妈妈都是因为新冠感染而来到安医大二附院发热门诊就诊。由于发热导致的全身酸痛,胎心飙升至160-190次/分,发热门诊的接诊医生迅速联系了产科,为了确保母子平安,产科和产房连夜开足马力,为这五位“阳妈妈”进行仔细评估,并在充分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先后为她们施行剖宫产手术。经过一整夜的奋战,五位健康的宝宝顺利降生,母子皆平安。
妇产科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彻夜没有合眼,“坚持完这个夜班,再阳。”科室里2022届妇产科规培生朱文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他和当晚值班的同学一起,跟着科室里的老师们为患者保驾护航,“这本就是我们的职责,特殊时期,希望每一名来院的孕产妇都能顺利的生产,希望大家平安。”据妇产科主任医师范懿隽介绍,当前科室的医生、规培同学都坚守在科室一线。其中一名一年级规培医生,昨天早上感觉到身体不适,担心感染便回去休息,到了晚上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是阴性时,她又毅然回到岗位,参与到了夜班的奋战中。
“我们在救治患者之余,还要给他们信心。”
(杨琦 右1)
12月16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开展了病人转运工作,为接收重症新冠病人做准备。科室(含轮转)8位研究生和规培生积极参与阳性患者转运工作,同时,他们也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随时做好自身防护。
2022级急诊内科专硕研究生杨琦说道:“我是医学生,是将来的医生,面对疫情我不能退缩。如果医生都害怕,那群众就更慌了,我们在救治患者之余,还要给他们信心。”
杨琦认为,医学生除了要学习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一种信念。“当我们穿上白大褂站在患者身边的时候,就能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得知杨琦参加新冠病人的救治后,她的父母表示非常支持,并叮嘱她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多和老师们学习治病救人的本领。
除杨琦外,2022级专硕研究生石子凡,2021级专硕研究生王哲,2020级专硕研究生郭厚玲,2022级规培生李怡、王乙辰,2021级规培生胡国柱,2020级规培生朱正果7位同学也主动参与了阳性患者的救治。
“越是困难危险的时候,就越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
孙雅妮是重症医学专业二年级研究生,已取得执医资质,目前正按规培计划在肾脏内科轮转。肾脏内科楼下就是她所学的专业重症医学科(ICU)。平时下班后或休息时,她总爱到ICU去看看,收集一些自己课题的临床资料,同时也给值班医生帮忙。
科室这段时间异常忙碌,病人最多时几乎满员。孙雅妮同学得知情况后,毅然决定每天一下班就回ICU帮忙,各种动静脉穿刺、血液净化、床旁超声检查等她都主动上手操作。孙雅妮的到来给ICU一线值班医生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身为医者,越是困难危险的时候,就越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孙雅妮说。
“危难之时显身手”
作为一名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2022级急诊医学的专硕研究生史航瑞第一个轮转科室就是重症医学科(ICU)。“ICU里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我微薄的临床经验对于ICU的临床工作而言捉襟见肘。重症医学二科的老师们给予了我耐心细致的教导,帮助我度过了初入临床的‘小白’时期。”史航瑞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年10月医院因疫情而封控的日子里,史航瑞与科室的老师们一起工作在一线,尽管很疲惫,但更多的是充实。“在这几十个日夜里,我与老师们并肩作战,不仅磨炼了我的临床技能,更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他们身上的作为一个医者的大爱与担当。”封控期间,导师的鼓励、科室老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医院研工部及时提供的生活物资保障,种种关心与帮助,都给了史航瑞继续战斗下去的底气。
“如今感染高峰即将到来,危难之时显身手,相信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锤炼精神、磨砺本领,以实际行动诠释‘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安医校训。”史航瑞说。
“我向往成为逆行的无名英雄”
黄丽莎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级重症医学专硕研究生,对于重症医学,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当初选择重症医学,是因为我享受能够把危重病人抢救回来的感觉。既然选择成为一名重症医生,我就已经做好了第一时间冲锋在前的准备。因此,在疫情高峰来临之时,我选择留在科室与老师们并肩作战,我相信我们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来明年的春暖花开。”
“在疫情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牢记党员使命,奋战在疫情防治一线,刻画出了逆行者的最美身影,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黄丽莎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她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信心,“我向往成为逆行的无名英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希望将来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尽管来自不同的专业,但在重症监护室(ICU)轮转的日子里,张宁宁(2021级 呼吸内科 专硕研究生)、李萍(2021级 呼吸内科 专硕研究生) 、胡慧(2021级 消化内科 专硕研究生)、师维(2020级 重症医学 专硕研究生)四名同学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跟随老师们为患者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深静脉置管、床旁透析,努力学习重症理念与技术,把日常工作中见识不到的技能、触碰不到的知识装进头脑。
“疫情感染的高峰期即将来临,科室老师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充分的照顾,还认真仔细指导我们如何防护自己,细致耐心地引导我们对危重患者的分析处理。在科室老师们的身上,让我们再次感悟到医者的担当与责任,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医生,人民健康才有保障,危急时刻才有依托,我们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们坚定地说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这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与师长们并肩,坚守在一线。安徽医科大学也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参加一线防疫工作的临床(口腔)专硕加强技能培训、关心关爱,不能带病工作,待遇要与本院医生等同。对坚守岗位的临床(口腔)专硕采取激励措施,表现优秀的在奖助、升学、求职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录用。加大防护物资配置力度,多批次、多形式给医学生、住院医师发放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健康包等防疫物资。同时,安排隔离房间,配备药品物资,做好专硕研究生因工作感染阳性后的妥善处置。对“自愿申请、愿返尽返”临床(口腔)专硕学生开展好“暖冬暖途”行动,扎实落实临床专硕研究生离岗返乡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