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6月,宿松县获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成为全国99个试点县(区)之一。一年来,宿松县把关心关注广大青年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思青年之所思,急青年之所急,同广大青年交心换心,扎实做好全县青年的服务员和“贴心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和置身大山深处谋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
举办首届青年发展论坛
【资料图】
大学毕业返乡带领村民致富
“当初选择回家创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家里日子好过一点,留在父母身边,没想着干多大事业多大成就。”宿松县十大杰出青年贺志伟说,作为从大山里走出的大学生,他只想凭借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境。
2012年贺志伟大学毕业,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而是背上行囊回到家乡,开启创业之路。贺志伟在大学学的是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市场调研,再加上宿松县山区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他就想从中药材石斛入手,趟出一条路。
“刚回家常被乡亲指点说道,甚至是笑话,都说一个大学生回来当农民,书白念了。回来一开始自己也有点茫然,流转土地要一家家说好话签合同,有时候说不通自己都想放弃,可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给了我坚持创业的勇气。”贺志伟说。
创业初始,贺志伟既要自己做劳力,又要做技术员,还要做销售员。困难一个接一个,但他迎难而上。从2012年流转土地5亩到现在流转100多亩,中药材种植大棚从最初的200平方米到现在近4万平方米。他自亲手栽种第一株石斛苗,到如今掌握了石斛组培技术,年培育数百万株石斛苗,利用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在三千多亩林下种满了中药材。
贺志伟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中药材,一百多名社员跟着一起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种得再好卖不出去也不行,贺志伟成立公司开始自己加工、销售,线下在趾凤乡开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店,线上在淘宝、抖音等平台销售。他不仅将优质的石斛、白芨、黄精等中药材卖出去了,还帮助村民们把茶叶、竹笋、羊肚菌等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要跟着他一起种中药材,在贺志伟的带领下,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壮大,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贺志伟用一棵“仙草”石斛点亮大别山区,把大学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播撒山间,带领2个乡镇12个行政村800多户农户脱贫,户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2021年,南冲村村委换届选举,贺志伟经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干部。
他说:“当时得知要选自己当村干部,也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为村民做好服务,对脱贫户做好帮扶,和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们富起来。”
贺志伟成为村干部后,为村集体注入年轻人的活力和活跃的思想。他上任后就开始思考着村集体经济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发挥自己创业优势,利用南冲村良好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羊肚菌、铁皮石斛等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既壮大村集体经济,又在发挥土地最大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
贺志伟一直在家乡的大地上默默耕耘、努力付出,他说现在的担子更重,使命和责任更大。
“90后”博士献智乡村振兴
安庆师范大学副教授“90后”石水琴是土生土长的宿松县人,学有所成的她一直心系家乡发展,假期领着学生下乡开展实践,监测华阳河湖泊群湿地候鸟疫源疫病,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检测。
“尹总,菌种培养出来了,效果非常好,应该可以解决发酵不完全发酵慢的问题,可以在化肥厂先试验一段时间。”石水琴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得到成果就第一时间给企业负责人打电话,告诉企业畜禽粪污肥料化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基本得到了解决。
今年,石水琴带领专家团队和学生们再次来到宿松县,深入到经营主体,了解技术需求和帮助,在宿松有机肥厂听企业负责人介绍有机肥从原粪发酵、配方生产、包装工艺流程,以及近期同一批次有机肥产品检测要么是出现PH值问题、要么是有机质不达标问题等。石水琴现场就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首先指出有机肥生产工艺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比如翻堆不均匀、温度湿度控制不严格、专用肥配备不够科学等。现场还根据发酵工艺阶段,分别采集12组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
石水琴跟随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到下仓镇望墩村实地察看湖区水生菱角资源,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湖区现状及湖区丰富的野生菱角资源,并说明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增收的重要优势。
目前,宿松野生菱角资源得到利用,对大湖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当地就如何将菱角果实、菱角藤蔓更好地利用,能够实现产业化深加工提出咨询。石水琴把相关技术问题带回学校找专家,第一时间给出了答复。
目前她组织的科技特派团已结对帮扶8个行政村、12家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石水琴在宿松县开展林下养殖及生态种植技术培训3次,培训180人次,远程技术指导服务10次,指导种养殖户380人次,在线答疑18次,发放《无抗养殖技术规程》《蛋鸡科学免疫程序指南》等资料300册(份)。服务1个产业化联合体、4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例如乡园禽业公司产值增长5%以上,粪污变废为宝增收3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2000多户。
石水琴自到宿松县开展科技服务以来,经常和农户说:“我是家乡人,在外求学多年,但心里永远装着乡亲们,一直希望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服务。”
学有所成,回报桑梓,石水琴始终在践行自己的诺言,用知识服务家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加大服务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以科技特派团和各派出单位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保证技术指导覆盖宿松农业、食品加工、资源利用等产业,筛选和引进适合当地的高效技术、精准模式和适宜装备等,带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一幅帮扶蓝图在科技特派团团长石水琴心底绘制,她表示,今后将在项目申报、科技转化、生态保护、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团宿松县委副书记戴士清告诉记者,为了积极打造“引才、招才、留才”的第一站,团县委正式挂牌成立了宿松县青年人才驿站,主动对接高校帮助青年创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安排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来宿松县实践、见习、实习。
“围绕青年苦恼的‘急难愁盼’问题,制订了《宿松县‘松兹优才卡’实施暂行办法》,为青年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健康医疗服务等11项优惠措施;新建人才公寓48套、人才公租房20套,为各类青年人才在宿松县生活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戴士清说。
□本报记者丁亚东、通讯员冯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