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131个家政企业入选本地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推动入选各省(区、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的家政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以上”的目标已完成。

报道还提到,针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家政院校教育;扩大家政培训规模,有效提升家政从业人员就业创业能力;落实家政培训补贴,提高家政培训质量等。总之,要不断推进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发展、规范行业发展。

提到家政,尽管目前职业院校的家政专业学生人数在增长,但相比市场需求,仍然难以满足。据有关数据,我国大中城市约有40%家庭需要家政服务,然而满足率却不足50%。而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农民工的从业管理与规范升级,也成为家政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发展,提高了农民工的供职就业能力,也解决了农民工的最大就业障碍,与此同时,随着家政行业规范发展,农民工的社会基本保障也将得到落实。

农民工就业,一方面是就业能力制约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劳动权益缺乏保障问题。不少农民工打着同样的工,但就医等福利保障跟不上,必然影响其就业意愿,更压抑了其可支配消费能力。当前,政府推动汽车下乡等活动,一些企业也纷纷开拓下沉市场,但若离开了依靠农民工消费的下沉市场,就离开了真正的市场红利。

家政行业发展,至少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产教融合发展,扩大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就业能力;二是行业规范发展,确保劳动者的社会劳动保障得到切实的落实。近几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我国诸多改革中的重要部分。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户籍制度改革、推动非户籍城市落户、推动多个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等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值得关注的是,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

目前户籍制度改革仍面临困局,一方面是人口虹吸效应的大城市户籍门槛较高,另一方面是一些县城等中小城市难以吸纳人口。究其原因,有观点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大城市中适龄劳动人口职业就业能力以及相关行业培训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城市户籍变迁,与户籍挂钩的相应保障没有及时到位,难以对农民工产生真正的吸引力。

笔者认为,或许家政行业发展的实践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其一是加强就业人口的职业就业能力的培训,有了就业有了财富创造,与户籍挂钩的劳动福利保障就有了基础;其二是规范发展,切实让劳动者的社会劳动保障权益得到落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在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形式,也不在于户籍是农与非农,而在于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各种劳动保障与工作权益是否能够得到落实,并逐步实现效率公正的平衡。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即城市人口分享国家财政受益,而农村人口分享集体经济收益,从而导致了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社会保障福利甚至劳动工作权益的城乡差异。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整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推动户籍改革、发展中小城市、人员和要素自由流动、刺激经济消费潜力、效率公正兼顾等观点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笔者认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仍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学习家政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一是增强劳动人口的劳动就业或创业能力等,劳动就业工作创造就是财富之源;二是规范发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福利以及劳动工作权益落实,切实推动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福利以及劳动工作权益城乡无差异化发展。而社会保障福利以及城乡无差异化,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灵魂,也能够真正体现效率与公正平衡。(何翠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