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曲】

让文物活起来,让展品会说话


(资料图)

——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高建进

8月初,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缘来一家”宣讲团在福建泉州开启了首场微宣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主题,宣讲团多角度讲述了文物守护与海峡两岸同胞的故事。作为一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特色亮点是什么?主要收藏了哪些文物?在服务台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陈伟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一级专题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

博物馆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占地面积150多亩,主体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博物馆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展厅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设有《闽台缘》主题展、《乡土闽台》专题展两个基本陈列和多个临时展厅。2006年5月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观众达1550多万人次,其中台胞75万多人次。

记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亮点工作有哪些?

陈伟平:作为一座对台专题博物馆,我们的亮点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致力涉台文物的征集与保护,目前馆藏2万多件文物中,从台湾岛内征集和接受台湾同胞捐赠的实物近5000件(套)。

二是致力做好展览、展示,《闽台缘》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作正在顺利推进。《闽台木偶艺术展》从2014年至今,已在全国不同省区市巡展29场。

三是致力两岸家书、谱牒等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馆藏谱牒涉及164个姓氏9703册,两岸家书近3000件。

四是致力推动两岸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版文史集刊《闽台缘》24期,参与编辑、出版《台湾省编译馆档案》《福建民间文书》等书籍。

五是致力搭建平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两岸一家亲”的两岸故事。

六是积极参与、组织多项涉台民间交流活动。

记者:在服务台湾同胞方面,博物馆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伟平:建立涉台族谱信息资料数据库。现已采集62个姓氏1633册馆藏族谱迁台信息资料约34650条,编辑出版了《馆藏陈林姓族谱迁台信息采集汇编》等。

为两岸同胞寻亲寻根提供服务,推动两岸同名同宗村恳亲联谊。开馆以来,我们先后接待两岸民众族谱查询和对接400多批次;编印了《闽台同名村》《闽台同宗同名村》《闽台“三同”文化》等书册。

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交流大会,至今已召开4届,并编辑出版《谱牒文化与寻根研究》《海峡两岸谱牒文化研究》等图书。

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与在本地生活台胞的联络、交流与互动。

记者:据了解,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019年开启“两岸家书”抢救性征集与研究工作,现有馆藏家书近3000件,时间跨度超过百年。请您介绍一下“两岸家书”征集与研究工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陈伟平:两岸家书,记录着两岸亲友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里两岸同胞隔绝、分离的苦痛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在征集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还真不少。

2021年初,我们收到从台湾邮寄来的36封两岸家书,这些家书都是首次公开,涵盖了从1947年至2001年,从福建、江西、湖南等8个省份寄往台湾的信件。捐赠者是生活在台湾新北的一对年长夫妇,他们从媒体上得知闽台缘博物馆正在征集两岸家书,就直接寄来我馆。

2022年2月,我本人收到台湾文博界老前辈从高雄邮来一封亲笔信,希望闽台缘帮助彰化县梁氏家族寻找族谱。经过大约1个月的努力,我们完成了族谱对接。

今年4月,我主持在地台商代表座谈会时,结识了一位知名台胞,他得知我们馆正在征集两岸家书后,当场表态要当闽台缘的“志工”。6月,他专程赶到闽台缘博物馆,亲手将这两个月以来征集、整理的涉台档案资料57件(套)交给我们馆,很让人感动。他还说在有生之年,要把征集两岸家书的工作持续做下去。

记者:今后可以怎样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让两岸同胞进一步了解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感受两岸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陈伟平: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打造三个阵地,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借助《闽台缘》基本陈列改陈的契机,进一步梳理阐释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历史文化,全方位叙说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力求用最合适的展览手段,让每一位来到闽台缘博物馆的人,尤其是台湾同胞,有收获有共鸣。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阵地。依托祖地文化资源,做好藏品的征集、研究和阐释,做好两岸谱牒、两岸家书等“迁台记忆”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让文物活起来,让展品会说话,感受两岸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打造海峡两岸交流的阵地。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扩大寻根谒祖、族谱对接、恳亲联谊等活动,厚植台湾同胞民族认同的精神家园,以专业、真诚的服务满足两岸同胞的交流需要。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9日 12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