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举行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王金南介绍,中国政府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冬奥会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已经成为美丽中国亮丽底色的实践典范,为后代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
“这次北京冬奥会,大家看到北京、河北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了,这正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万军说,自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来,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到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5%;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到84.9%,比2015年增加18.9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也持续下降。
“十四五”时期,是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起步开局的五年。万军介绍,国家制定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编制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设计了战略路径和行动体系。下一步,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