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英在创作冬奥题材石影雕作品。 受访者供图
疾风之下,劲雪蔽日,一群高山滑雪运动员箭一般穿越,只留下身后腾起的一片薄雾……这样精彩热烈的场景呈现在坚硬冰冷的黑色石板上,冷与热的交融、碰撞,体育与艺术的交汇、结合,不仅呈现出运动员的竞技场面,更表达出艺术家对冰雪冬奥的美好祝愿。在沧州吴桥,众多冬奥题材石影雕作品备受关注,这些作品出自省级非遗项目吴桥县石影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士英之手。
“这简直就是‘绣’在石头上的照片,人物动作表情栩栩如生,感觉特别震撼。”在一组冬奥题材石影雕作品前,观众啧啧赞叹。
“吴桥石影雕技艺起源于清末,是一种雕刻在石板上的影像艺术。”方士英介绍,创作者使用以金刚石为尖的铜錾不断凿击石板,黑色的石板上留下或白或灰的小点,通过凿点深浅、虚实、粗细、疏密的变化,把摄影照片真实还原,达到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石影雕的画面细腻逼真,清晰生动,加之石材坚硬,具有可长久保存的特点,便有了“中华一绝”的赞誉。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非遗作品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早在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时,我就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如今,北京‘双奥之城’惊艳世界,‘雪如意’点亮群山之巅,这些亮眼的成绩让人骄傲。”提起冬奥题材作品创作,方士英激动不已,“尤其张家口这座塞外山城,出现在国际社会的大视野中,作为河北人,我更加自豪。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努力向世界展现燕赵故事、中国风采。”
在石影雕作品中,人物肖像的难度最大,最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水平。为了把运动员雕刻得更生动,创作之初,方士英反复观看冰雪项目的比赛视频。“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特征、面部表情和场地环境,反复琢磨应该怎样选择创作方向。”
在方士英看来,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逐梦冰雪、共同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盛会,作品应该淋漓尽致地展现运动健儿们挑战自我、拼搏进取的精神。为此,她经历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时常在十几个小时的创作后,还会躺在床上“复盘”白天的创作——哪一个人物形象的线条该再清晰点,哪一处细节还能让人物形象更立体、神态更自然。带着这些思考再投入第二天的创作,直到感觉人物就要从石板上“出来”,才算达到了要求。“创作过程中不能出错,一錾下去没有修改的余地,错了只能换石板重新开始。”方士英说。
《高山滑雪》《冰雪健儿》《雪花》等作品,或展示训练中的刹那定格,或描绘冬奥场馆的壮美之姿,生动演绎着中国传统艺术与冬奥文化的激情碰撞。“这件《雪花》,是根据张家口的地形图演变创作的,材质上特意使用了黑曜石。石头的刚与流苏的柔,交映着古今之美。”方士英手中的作品小巧精美,直径4厘米的黑色圆石上,洁白的雪花晶莹剔透,石材顶部拴着挂绳,底部通红的流苏不禁让人想起古人“香灯半卷流苏帐”的名句。
“北京冬奥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冬奥主题的美术创作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无论题材还是艺术语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探索和创新的机会。”方士英告诉记者,希望通过石影雕作品将自然之美、运动之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用河北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人们参与冬奥的热情和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成果,为北京冬奥会助力,为奥林匹克精神喝彩。 (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