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3月22日,2022年“生命的意义”——奉献者生命礼赞·红十字清明追思绿色代祭活动,在蓟州区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奉献碑前举行,这已是市红十字会连续第12年在此举行清明追思缅怀活动。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清明时节的祭扫常态,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减少聚集性活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天津市红十字会今年同步推出“云寄哀思”和“绿色代祭”等暖心服务,向捐献者及其家属致敬。疫情隔不断思念,表达哀思的形式虽不同,但情意却同样厚重。
活动现场,青松环绕、翠柏苍劲,奉献碑在鲜花掩映之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全体人员深深鞠躬、悼念默哀。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毛全华表示:“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项恩泽患者、延续生命、造福社会的伟大事业,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倡导移风易俗、殡葬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爱护。”
在全体人员的驻足凝视下,主持人深情诵读2021年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者的姓名;篆刻师现场刻描人体器官捐献者代表孟宪芝和遗体捐献者代表、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关小瑛的名字,通过主持人的讲述,再一次聆听捐献者们温暖人心的故事。现场奏响《爱的奉献》,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出席活动的领导、志愿者、工作人员代表等依次向奉献碑敬献鲜花,向所有无私奉献的捐献者致以最深的敬意。
工作人员将提前通过H5线上主题活动收集到的家属对捐献者的寄语誊抄在祈福卡上,代替因受疫情影响而不能到场的家属将祈福卡系于“生命·常青”树端,并为生命树浇水培土。丝带寄哀思,新风念故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捐献者的深切缅怀。
身故后无偿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截至2022年3月,本市已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375人,遗体捐献1031人。(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摄影 蒲永河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