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明确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关于薪酬的规定受到热议。实际上,工资薪酬只是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新规围绕收支管理、资产安全等问题,强化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以更好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有金融资本权益。

国有金融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支柱。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23.2万亿元、负债总额288.6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22.7万亿元。如此巨量的资产,只有严格加强科学管理,方能提高效益,促进保值增值以及防止资产流失。

近年来,金融领域发生的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不少和企业财务管理有关,显示出部分金融企业财经纪律执行不到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收支管理不规范。国有金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守财经纪律“高压线”、强化财会监督。

促进国有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加强收支管理,控制费用开支,强化过紧日子意识。金融企业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一些企业在现实中也确实出手阔绰,办公场所气派非凡、举行活动排场十足。这些“排面”的背后,往往是国有资产的不当使用甚至流失。对此,财政部要求“对非必要费用支出应减尽减,避免铺张浪费,及时纠正不必要、不规范的支出”,显得十分必要。过紧日子不仅是党政机关的事情,国有金融企业也应严格遵守。当前党政机关的“三公”经费公开透明、持续压减,而国有金融企业的相关信息则相对少见,需要落实“从严从紧核定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及运行、业务招待费预算”的要求,并加强财务监督和信息公开。

国有金融企业高管、员工的工资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信息每年进行披露,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关切。应该说,薪酬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因素影响,不同行业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国有金融企业必须从规范财务行为、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出发,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发挥出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财政部明确,国有金融机构要“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设定薪酬标准,应当全面考虑市场状况、业绩高低、风险大小等因素,确定科学、适当水平,避免不合理的“天价薪酬”。

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还要有效防范风险。近年来,金融企业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国有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风险隐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强化财经纪律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比如计提风险拨备、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管理等,都必须严格规范、严守制度。同时,国有金融企业应准确实施会计核算,坚决不做“假账”,真实完整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国有金融企业在金融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只有规范财务管理,严守财经纪律和各方面监管要求,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有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曾金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