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政务大厅里体验便捷的政务服务;在广州“弥敦道”看港澳青年创业者“头脑风暴”;站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远眺一河之隔的香港;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看产学研结合孵化出独角兽企业……

2月23-25日,由18家香港传媒机构组成的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以下简称“参访团”)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实地探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动态,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故事。

令人惊讶!很有朝气,发展动力十足!2月25日下午,参访团在实地参观采访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后表示,东莞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参访团将积极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城市新形象新气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莞港科技创新合作空间无限

走进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参访团”被展馆内展示的东莞科技创新成果所吸引。松山湖科学城拥有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座脉冲散裂中子源,建成了首批四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制造业集聚“成群”,绿色与城市和谐共融等发展成就让团员纷纷惊叹。“很有朝气”“比较惊讶”是参访团成员的高频词,大家认为东莞建设机遇无限,粤港合作空间无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松山湖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院士、科研团队、企业家等在此奉献智慧和汗水,在松山湖科学城上演着别样的精彩故事,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还实现了绿色与城市和谐共融。

听着讲解,参访团成员、星岛新闻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蔡晋不断地举起手机拍照,他告诉记者,来东莞后,感到这座城市充满了朝气和拼经济的动力。“科技创新是支持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东莞的科技成果可以辐射到港澳在内的整个大湾区,在大湾区建设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会把在东莞真正的感受带回香港,向香港市民和国际社会传递。”蔡晋说。

当了解到散裂中子源是处于世界前沿的大科学装置后,紫荆杂志社社长杨勇认为,散裂中子源的产生与松山湖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是分不开的,东莞政府部门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把最好的地方拿出来建大学。

“我觉得可以将香港国际人才优势和东莞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大湾区的发展。”杨勇说出了自己对莞港两地携手建设大湾区的想法。

优质政策为青年提供良好环境

走进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展厅,会跳“鬼步舞”的轮足机器人、各类用途的无人机等新型产品吸引参访团成员驻足。从2014年发起创立至今,基地已经走出超过60家硬科技公司,被孵团队存活率达80%,其中15%的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专注发现、培育、投资勇于革新的早期硬科技创业者,志在培育世界级的硬科技企业,助力科技强国。带着对年轻人坚定的信心和耐心,该基地全力支持优秀硬科技创业者们勇敢突破创新、匠心打磨产品、快速迭代成长,成为大湾区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

站在展台前介绍公司产品的梁晶是广东人,在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她加入了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户外电源的全球行业领跑者。

“中国的未来可以在东莞看到的,基地有这么成功的产业孵化、发展经验,我相信东莞和香港在未来的创新产业方面会有快速的发展,大家要找准机会,加把劲!”《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对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充满期待。

“东莞对创业的支持非常大,政策很好,在大湾区有优势。”《AM730》社长卢觉麟说。

积极传播东莞城市新形象新气质

参访团行程充实且紧凑,参访团成员们反映最多的感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太大、速度太快。如何讲好湾区故事也是参访团考虑的内容。成员表示,将发挥对外传播独特优势,立足各自媒体优长,积极报道东莞发展成就,讲好东莞故事,为大湾区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建设人文湾区,媒体和媒体人要先行,要多搭建平台,多采集和发布有利于年轻人在大湾区各城市创业、就业的信息,多讲述在大湾区创业发展的成功故事,凝聚对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和信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来,让大湾区发展得更快更好。”参访团团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编辑李大宏说。

世界发展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发展的一块热土,东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来参观采访东莞的发展,我将客观真实地将东莞发展的新变化传递给香港市民,介绍给海外读者。”杨勇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想象,更离不开行动力。“这次参访,我们看到了一个‘争先恐后’、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参访团成员、香港中国通讯社总编辑黄少华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包括媒体在内各类主体,都应该放开想象、主动谋划发展目标,并积极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