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依托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关键要素向产业、企业集聚,不断放大“聚合”效应,推动涉农成果实现“聚变”。
这几天,在位于杨凌富隆产业园的杨凌铱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里,公司负责人褚佳正带着团队成员,检查生产准备情况。褚佳表示,作为第一批获得秦创原春种基金的高校创业人员,把技术成果变成产品甚至产业化一直是她的梦想。如今,在秦创原农业板块推动下,想法终于落了地。
褚佳说:“我在获得了秦创原春种基金之后,借助杨凌这个农业高科的平台,让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得以宣传,使我们的团队还有我本人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落地,让企业能够更快地走向市场,推广我们的产品。”
(资料图)
褚佳所从事的项目是“微藻生物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微藻和微生物菌剂产品,主要用于水体改良,土壤修复等领域,目前已经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她说:“我们的市场区域主要是在山东以及河北,还有辽宁的沿海区域,另外,我们在新疆、宁夏以及整个陕北和陕西汉中、安康地区都有布局。”
入驻秦创原农业板块后,杨凌铱安生物获得了秦创原种子孵化项目补助,还享受到厂房租用等一系列费用减免。“轻装上阵”,让褚佳对项目实现“加速快跑” 信心倍增。“今年我们的产品有望在这个水域中使用到10万亩以上。”褚佳说。
与新入驻农业板块的铱安生物相比,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孵化成熟企业。从2014年公司成立时只有一个小车间一条生产线,到现在拥有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和占地面积70亩的新工厂。该公司副总经理杨鹏说:“2015年我们的产值应该是1000万元,截止到2022年,我们的年产值是3.62亿元,研发投入也是从最初的不足100万元,到2022年全年接近1500万元。”
为推动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秦创原农业板块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发展新优势。如今,已经成功认定为瞪羚企业的海斯夫,正是成功案例之一。
杨鹏说:“从最早的一个创业团队,我们拿到这个种子孵化资金,到后面规上企业的申报,再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再到我们连续两年拿到陕西省瞪羚企业,从政策、资金、人才招引各个方面,示范区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据了解,2022年,秦创原农业板块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111家,招引认定“新双创”队伍102支,通过种子孵化项目支持初创团队15个;新增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15支,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4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为科技型企业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认定等各类奖补资金979万元,激发了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
同时,积极推进种业、果业、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省地建集团、粮农集团等省属国企向杨凌布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项目,与全省10个地市建立了共建农业板块合作机制,秦创原农业板块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大幅提升。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副局长李琪表示,今年将聚焦秦创原农业板块的“三器”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的集聚培育力度。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科技创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建设专业的孵化载体和行业中试基地,引进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创团队。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三项改革,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升农业板块的辐射和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