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头盔用上航天‘硬科技’后,刚度提高了4倍,拉伸强度提高了3倍,重量却只有700克左右。”在近日开馆运行的大连高新区科技馆内,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这款头盔曾在北京冬奥会亮相,由大连铭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轻量化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强度与轻量化科研团队提供应用技术。该技术与长征五号、天舟六号轻量化技术同源,目前已拓展至建筑业安全帽、警用头盔、运动防护护具等民用领域。

大连高新区科技馆内,百余项高端“硬科技”彰显着大连高新区的科技实力。融科储能研发制造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解决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并网时不稳定、不连续、不规律的世界性难题,技术及产品应用规模领跑全球,已具备核心材料、核心部件、系统装备的全产业链开发和制造能力。新源动力作为氢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制定者,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已装车超1300台,布局全国12个城市,全国第三条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智能化生产线已完成调试。华邦化学气体纯化设备解决了半导体专用设备气体纯化技术“卡脖子”问题,扩产能建设的智能制造新厂房已于上月封顶。航天新长征大道公司研发的Glink高速光纤板卡、测控设备,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已应用于多个航空、航天设备,去年企业营收超3亿元。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聚焦“高”和“新”两篇文章,紧紧围绕英歌石科学城建设主战场,聚焦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构建起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为主体,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交叉融合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多梯度、多层次创新研发体系,汇聚产学研、金融机构、服务中介多方资源,打通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最优区域”,围绕信息技术、车联网、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研究型创业者、企业家扎根发展。

“一端在实验室,一端连市场”。作为创新综合体的组成部分,上海技术交易所大连服务中心日前成立并完成首单交易。该中心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成果期权交易与融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一系列市场化增值服务。

依托扶持初创企业发展的“科创工程”,以及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回归落地的“海创工程”,大连高新区先后汇聚了铭云科技、厚仁教育等300余个国际国内前沿科技项目。

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区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93家、高新技术企业1290家、雏鹰企业653家、潜在(种子)企业8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2021年,高新区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5.92%,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持续领跑东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