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山西的宋先生和爱人来到安徽歙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他们给事故民警汪涛和同事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人民卫士 一心为民 神勇机智 救我父亲”。在一场被当事方、肇事方以及围观群众中认为的“小事故”中,他再三坚持见到当事人,并凭借多年在法医工作的经验,敏锐察觉到了异常,挽救了一条性命。
“你们别走,等我到现场”
(资料图片)
10月4日晚上8点33分,黄山歙县桂林镇金三角转盘附近,山西太原籍游客老宋步行横穿马路时,不慎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十一”假期,歙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老宋和同伴已经在这里游玩了两天。
看到发生意外,一位好心的路人报了警。事故民警汪涛和同事驱车前往现场处理。事发地距大队只有十几分钟车程。刚行至一半,肇事方三轮车主的儿子打电话给110,称双方已经协商好了,不用交警来到现场处理。
有警必出,是从警十几年来,汪涛一直坚持的工作铁律。虽然他可以根据电话反馈的信息返程,但他还是在电话中告知肇事方,“我到了现场,你们才可以离开。”
很快,汪涛和同事就抵达了现场。三轮车已经被扶起,伤者也已经离开。经过现场了解,肇事方表示双方确已协商好,对方头破了一点皮。肇事方还告诉汪涛,他们也担心出意外,当场就叫了一辆救护车,可是车来了之后,对方却怎么劝说都不愿意上车去医院,表示自己并无大碍。
现场围观的群众也向汪涛证实,被撞的人没什么事情,表面上看就头破了点皮,应该就是个“小事故”,已经走着离开了现场,没上救护车。
“你在哪里,我过来找你见个面”
肇事方和围观群众的说法,并没有影响汪涛的判断。他还是从肇事方处要来了老宋的电话,“你在哪来,我过来找你见个面。”电话拨过去,是正常通话。可能是职业习惯,毕竟涉及事故双方,他觉得不见到当事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得知当事人就在附近某酒店的房间里,他和同事叫上了肇事者的儿子以及酒店的工作人员,一起敲开了房门。
房间里,受伤的老宋正和朋友们在一起坐在沙发上休息,他看上去有60岁了。“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对于汪涛的提问,老宋都准确回答。“你头是怎么受伤的?”一番聊天之后,面对这个问题,老宋却始终答不上来,称自己想不起来了。
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有过10多年法医工作经验的汪涛,一下子整个人都紧张起来了。结合当事人出现了呕吐了情况,他认为老宋的脑部受到了损伤,伴随短暂性的失忆。“你现在吐了,说明你大脑肯定有问题了,颅内压增高才会造成这种呕吐。”他不停地解释着。
现场老宋的朋友也劝他去医院看看。可能是怕家人担心,或者影响后续的行程,可老人家却始终摇头,坚称自己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不是人家(交警)这么敏锐,那我爸就不在了”
现场还有一个细节,更坚定了汪涛的判断,朋友帮老宋拿了手机并告知过他,可是老宋却一再询问,自己的手机到底去了哪。 “你看他都昏了,一直在找手机,(到医院)要是送迟一点,就危险了。”
情况已经很危急了。他几乎命令式的要求老宋的同行人员把老人家架出来,直接送到医院。“有些事情必须要坚持,在我眼里他已经是病人了。”对于当时的反应,汪涛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迟疑。
到达医院之后,马上做CT。结果出来,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也印证了汪涛的判断。老宋有颅内大量出血及颅骨骨折,当晚就进行了开颅手术。
“我们家人当时就特别感谢,不是人家(交警)这么敏锐,那我爸就不在了。”事发后,老宋的家人从山西赶来,握着汪涛的手,不无感激地说。
对于自己的再三坚持,汪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可能就是出于职业敏感。三年前从法医岗位轮转到事故中队来成为了一名交警,他对交通事故中伤者的状态,一直非常关注。“交通事故很多时候都是意外,看来很小,就怕摔到头引发的后续脑外伤。”所幸,老宋已经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