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的调整,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为全力保障宣城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务工作者始终秉持着专业敬业的精神,坚守岗位,为患者带去希望,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时刻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相关资料图)
市中心医院:“全院一张床” 拧成一股绳
在重症医学科病区,所有医护人员均忙于救治,无人接受采访。
在发热门诊,今年55岁的护士金沛蓉声音嘶哑,却依然不停地回答着就诊患者的问题,为他们纾难解困。
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管护士徐娟穿梭在各个病房,查看患者病情,脚步不曾停歇。
这是1月9日上午,宣城市中心医院各科室的一幕幕,对医务人员来说,也是工作中最普通、最寻常的一幕。
“自去年12月7日后,医院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发热门诊日均就诊人数从原来的四五十人增长到几百人,最高峰达到600多人。”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拥军介绍,“12月18日之后,住院人数开始上升,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和急诊科日均就诊人数达400多人,全院共有862个床位,通过增加床位最高峰收治了1016个病人。”
一组组上升的数据,其背后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超负荷工作量。据陈拥军介绍,目前,针对新冠患者急剧增多的情况,市中心医院实行“全院一张床”——即不分科室,全院收治,最大限度容纳新冠患者。该院还将工作重心及时转向全力扩充医疗资源、简化发热就诊流程、畅通转诊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上来,并加强发热门诊诊疗力量,增加救治床位,完善药品器械配备,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记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看到,病房外的走廊摆满了病床,护士们来回踱步,不停地查看着各个患者的病情,护士站的墙面一角,悬挂着一张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不同床位患者的治疗方案。
“我父亲今年78岁了,去年12月26日住院,因为有基础疾病,情况非常危急,经过十余天的救治才转危为安,特别感谢他们把我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名患者家属吴昊眼含泪光地表示,“以前不知道医护人员这么辛苦,他们自己很多都是‘阳康’后,身体还十分虚弱,就不停地在病房里巡查、治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据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是收治新冠患者的主要科室,日均病人数从30人增长到62人,且病人主要是高龄老人,病情较重,治疗方案也相对复杂。该科室只要有空床位,其他科室的病人就要转过来,每名护士需要负责管理20余个病人。
市仁杰医院:坚守“医”线 守护市民健康
1月9日上午,走进宣城市仁杰医院病房区域,记者看见走廊上和病房内皆摆满了病床,床边高高吊着几瓶药水,窄窄的过道上人来人往,医护人员们正在紧张地工作中。
在这群步履匆匆的人中,内二科副主任医师濮海燕格外显眼,前不久脚踝骨折的她尽管行动有所不便,却依旧按时巡视病房、参加科室讨论、坚持门诊值班。手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的身影,成了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鼓舞了她的同事们,也感动着每一位前来陪护的病人家属。
“其实我做的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穿上白大褂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特别是在这种非常时期,在病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更是不能退缩。虽然我的脚受伤了,但双手还可以继续为患者看病。”谈起自己带病坚守的初衷,濮海燕如是说道。
耄耋之年的王奶奶本身患有肝硬化失代偿期等疾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去年12月27日,被家人紧急送至医院进行治疗。“我母亲刚来的时候,整个生命体征都是比较脆弱的,人也陷入了深度昏迷。经过这段时间的救治,我母亲现在渐渐好转,有时候喊她也能回应,也能够说几句话和进食一些流质食物。非常感谢仁杰医院医护人员把我母亲从危重的状态拉回来,真的非常感谢。”回忆起母亲入院时的危急情况,王奶奶的儿子汪涛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据该院副院长李永葆介绍,连日来,全院上下“一条心”,不断优化诊疗流程,统筹整合医疗物资,给患者开通生命通道,牢牢守住人民群众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底线。为了应收尽收,快速扩容救治能力,该院打通科室之间的床位界限,各病区床位面向全院开放,病床成为全院各科室调配的共用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患者住院需求。
戴丹丹 全媒体记者 徐静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