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6日,“阜博大讲堂”系列专家讲座之二——中科大教授石云里《测天“圆仪”与“日光宝盒”》学术讲座在市博物馆新馆举行,对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天文仪器功能等进行解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执行主任石云里教授的学术讲座,是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会场暨阜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系列活动之一,分为天文奇器重现人间、二十八宿圆盘解谜、不知名漆器揭秘、天文国宝大放异彩和结语5个部分。
1978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公元前165年)出土的二十八宿盘的功能存在很大争议,对同墓出土的一件“不知名漆器”也一直不得其解。石云里教授介绍,结合对前人研究的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博物院和阜阳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圆仪是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赤道式天文测量仪器,是浑仪的始祖;“不知名漆器”则是一种特殊圭表,是最早的圭表实物,它们是当时中国天文观测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实物见证。这项研究证实了此前学者的推想。相关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内顶尖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上发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用二十八宿盘测出的阜阳纬度为32°63′,与阜阳实际纬度32°90′相差无几。另外,通过圭表的影长,能准确测出阜阳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日期。可以说,二十八宿盘和圭表是为阜阳(汝阴)“量身订制”的。
记者 方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