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2月12日抛出筹划定增公告来响应“第三支箭”政策之后,西藏城投(600773)定增预案最新出炉。

3月20日晚间,西藏城投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世贸铭城DK3项目、世贸馨城DK1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这也是A股房企抛出定增预案又一案例。


【资料图】

去年11月28日,证监会宣布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这也被内业视为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政策落地。新政发布后,包括西藏城投等十多家A股上市房企纷纷发布公告来拥抱新政,筹划再融资事项。

整体看,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家近20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了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0亿元,这也意味着“第三支箭”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

目的为“保交楼、保民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定增事项不会导致西藏城投控股(600649)股东以及实控人发生变化。

公告披露,本次定增发行前,静安区国资委直接持有公司3.92亿股A股股票,占总股本的47.78%,静安区国资委为西藏城投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若按本次发行数量上限计算,发行完成后静安区国资委的持股比例为36.75%,静安区国资委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谈及本次发行目的,西藏城投直言,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先导性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和保持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长期健康发展事关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公司贯彻落实“保交楼、保民生”的国家战略指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功能,实施改善资产负债表计划,加大权益补充力度,更好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另一方面,公司拟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改善自身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增强公司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资料显示,西藏城投于2009年完成与上海市闸北区国资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完成主营业务向房地产开发、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转变。此后,该公司先后并入多个矿业资产,逐步确立了房地产、矿业两翼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行业有待回暖,西藏城投经营业绩增长较为缓慢。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8614.59万元,同比增长0.29%;扣非净利润8548.24万元,同比下降2.06%。

据该公司披露的2022年三季度房地产经营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上海区域出租物业面积为12303.45平方米,西安区域出租物业面积为42,913.96平方米

近20家房企发布预案

实际上,西藏城投本次定增事项数月前就曾有征兆。

去年12月12日晚间,该公司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用途。

西藏城投抛出筹划定增事项的一大背景是,2022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文称,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加大权益补充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防范风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国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这意味着被业内视为房企股权融资“第三支箭”的松闸。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该消息发布后,包括福星股份(000926)、世茂股份(600823)、大名城(600094)、万科A、华夏幸福(600340)、金科股份(000656)、华发股份(600325)、绿地控股(600606)、迪马股份(600565)、格力地产(600185)、中华企业(600675)、荣盛发展(002146)、新黄浦(600638)等多家A股上市房企陆续抛出筹划再融资的消息,可谓积极响应第三支箭新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家近20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580亿元,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融资“第三支箭”的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

虽然支持上市房企股权融资的闸门已经打开,但监管层也划出了相关红线禁行区。

具体来看,证监会对上市房企重组提出“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

再融资则要求,“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2月27日,招商蛇口(001979)因涉房重组事项,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其中深交所要求招商蛇口结合证监会发布的房地产股权融资五项措施,就10个募投项目逐项说明本次募集资金用途是否符合用于存量涉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不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要求,这也意味着监管层提示房企配套融资红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