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4月25日,国际能源署与能源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路径》报告,着重介绍报告主要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来自能源、电力等相关部门及单位的专家共议报告内容,探讨中国电力行业研究的最新动向。

该报告由国际能源署撰写,以中国建成国家级协同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体系作为目标,在当前成熟的省级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实现路径:余量市场路径与容量耦合路径。前者与现有的省间现货市场相似,各省仅交易本地市场的余量;后者期待各省实现更高级别的协同运行。经报告测算,如果在2035年承诺目标情景下,相较于未提升区域协调的情景,建成全国市场可减少6%-12%的运营成本,并减少2%-10%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加强省级经济调度可带来进一步增益。

该报告旨在研究建立全国电力市场体系的不同选项,聚焦电力现货市场,提出在现有省间电力现货市场基础上建立全国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中央机构在市场改革中的角色、破除省间交易壁垒、推动现货市场建设并确保中长期及辅助服务市场合约灵活度等。

自2015年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中国电力体系形成以中长期电力市场为主、以短期现货市场为辅的基本格局。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118号),在保留既有省级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家级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要求。同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和《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将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向全国推广,为未来电力市场设计的一致性和高效的市场运行打下基础。根据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国际能源署依托在中国的前期工作积累,推出该报告。

“我们的研究不会伴随这个报告结束,而是要在报告的基础上持续滚动进行下去。”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关于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路径》报告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是一个新起点,期待在能源基金会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备忘录框架内,形成新一轮研究计划。

(路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