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而鼎新,踵事则增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的创新应用,是济宁高新区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构建国资大数据平台,实时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形成国资总览、经济运行分析、投融资管理、风险分析、债务管理、产权分析、‘三重一大’等7大主题国资大数据中心,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10月底,济宁高新区6家区管国有公司资产达488.9亿元,所有者权益 168.8 亿元,营收 73 亿元,较上年增长 46 %,税收2.3 亿元,较上年增长 6 %。
两个一以贯之
不断夯实国企改革发展基础
(资料图)
济宁高新区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定不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深入落实党建责任制。落实“党建入章”“前置清单”等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管理办法,高新区国资办指导高新控股集团、创新谷集团研究出台了《重大决策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并制定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实现党建工作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各环节,确保了党组织意图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整合区为民服务中心周边优质资源,高标准打造了高新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套餐化”服务模式,打造“1+5+N”先锋阵地集群,构建“十五分钟”党建服务圈,对辖区内企业党组织开展“兜底式”管理和“保姆式”服务。创新谷集团党委荣登济宁市基层党建百佳示范地图,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3个党支部全部成为“五星级”支部。创新谷党建文化广场成为济宁东部的红色地标。
提高监管效能
持续强化国资监管体制建设
济宁高新区严格落实权力责任清单和授权放权“两张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该放的全面放开放活,推进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完善国资监管工作制度体系,有效激发了国企发展活力。
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深入开展国资监管制度文件清理及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完成监管权责清单制定工作。建立出资人监督和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大监管格局和国资监督闭环。
科学制定分类考核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区属国有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制订区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分类进行考核,为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聚焦实业主业
全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济宁高新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专业化整合为主要途径,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机构布局优化,国有经济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集中。引导支持国有企业推进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加快重组整合步伐。建立区属国有企业主业动态调整机制,共排查清理31项非主业,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理。完成59家公司的层级整合,消除四级以下管理层级。推进济宁高新高控集团由政府平台向城市片区开发、重点项目、资本运作等领域的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
活化用人机制
加快完善国有企业运营机制
济宁高新区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狠抓“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能”改革,国有企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正加快形成。
强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类分级公开招聘,组织开展了多场社会化招聘副总经理、财务人员等活动,打破“铁饭碗”思维,吸引了大批优质年轻人才集聚高新区。高新控股集团建立公开招聘制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提高“引入”质量、打开“退出”通道,目前集团新进员工100%市场化招聘。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订《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企业负责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指导国有企业制定了全员绩效考核方案,推行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2021年实现各类人员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重奖激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调动企业干部职工千方百计谋思路、创效益,国有公司实体化运行机制进一步走深走实。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围绕“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图片来源:济宁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