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民正排队有序扫描安康码。(资料图片)

一“码”当先 科学高效防疫

“您好,进入小区请扫描‘安康码’。”“阿姨,绿码变成黄码您别急,点击安康码申诉,再上传材料。”3月23日,家住马鞍山市花山区金桥雅苑小区的志愿者孙旭伟,坚持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与“安康码”相关的问题,他指导居民最多,也被居民咨询得最多。连日来,在花山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位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走街巷、入网格,把“安康码”作为守护公共场所出入口的重要凭证,根据相关大数据指引,参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返乡人员登记等服务。

阻隔新冠病毒传播,除了有形的口罩和疫苗之外,还有一张由数据算法精密编织而成的无形之网,这就是每个安徽人都能通过手机调取的“安康码”。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作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安康码”,实现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并将其作为连通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互联网统一认证载体,建设了发热门诊登记系统、药品零售与动态监测系统、区域核酸检测系统、疫苗接种预约与登记系统、冷链食品追溯登记系统等多个防疫系统,实现从前哨预警、过程管控、到事后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去年4月,“安康码”实现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融合互通,在亮码页面同时展示“码卡”双重信息,方便群众查询本人14天内曾到访地信息。随后相继上线的疫苗接种查询、核酸检测查询以及切换“国康码”等功能,有效构筑起精准防疫体系,为疫情联防联控提供科学有效依据。合肥市高新区蜀麓社区居民李先生对记者说,有了“安康码”,个人疫情防控意识提高了不少。

“安康码”及时更新每个人的最新动向与健康状态,让防疫更加精细化。疫情风险等级调整、人员码色转换等工作切实加强了涉疫数据共享汇聚,为疫情监测、人员追溯提供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超过7700万人和78万家单位(企业)申领“安康码”,累计亮码40亿次,累计核验50亿次,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码”上办事 完善平台功能

3月19日,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雁栖社区居民张小离,因属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时空伴随者,收到了“安康码”由绿码转为黄码的短信通知。她立即向所在社区联系报备,就近选择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并通过“安康码”申诉功能,上传3天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随后成功转回绿码。

为持续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按照“1+4+1”架构,分省、市两级搭建“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即重点建设1个数据中心,搭建服务、管理、客服、分析4个应用平台和1个统一服务界面,为全省“安康码”分级管理授权、数据综合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功能,强化精准管理和服务。在搭建好“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又开发多项疫情防控功能,并与“安康码”关联使用,通过“一码”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使“码上防疫”系统日臻完善。

加强源头管理,开发发热门诊登记子系统,及时记录、归集、分析发热病人数据,形成病例汇聚、医院诊断、长期跟踪等全周期闭环管理,为疫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截至目前,全省超过460家医院已扫码登记发热信息98万余次,健康核实4万余次。

建设区域核酸检测采样信息化系统,提供核酸检测采集、结果反馈、采集点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效率,在实现采样流程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保障全省特别是疫情发生地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上线疫苗接种查询服务,群众可通过“安康码”页面实时查询疫苗接种整体情况,数据详实,安全可靠。

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电子政务与应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将持续完善“安康码”平台功能,开发上线多项疫情防控功能和服务,助力疫情精准防控的同时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再开“码”力 赋能公共服务

在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安康码”,是疫情防控所需,更是城市数字化转型所需。从“一码通行”到“赋码生活”,“安康码”在既有功能基础上,拓展出更多应用场景。

在场景应用方面,“安康码”创新实现“一码购药”,打通零售药店与“安康码”检查点信息。去年9月,购药登记系统的上线切实解决了疫情期间群众购药难题。群众在购买“两抗一退”等特殊药品时,无需线下登记,通过扫描“安康码”,可自动带出身份信息与购药系统的药品信息进行关联,轻松实现购药登记,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购药登记系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减少了接触风险,也让群众买药更方便。”合肥市包河区某药房工作人员刘女士说。截至目前,全省超过2.1万家药店已接入使用“一码购药”功能。

围绕政务服务,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升级改造办事大厅叫号系统,群众可在手机端线上预约办事,进入大厅后通过使用“安康码”进行政务服务事项自助终端线下取号,系统通过“安康码”自动判断取号人员健康状态并给出取号处理结果。推动“安康码”与“皖事通办”平台深度融合,打通与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数据链路,实现电子云签、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等各类个人信息与“安康码”有机结合,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配备扫码墩,办事群众通过使用“安康码”进行身份认证、调用电子证照、共享办事材料,实现政务服务扫码登录、扫码办事、扫码评价,全省超过5万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码通办”。同时,在智慧停车、图书借阅、助农帮扶等方面,“安康码”也上线多类便民应用。

如今,“安康码”逐步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企业服务等更多场景,实现“赋码生活”,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延伸阅读·

拓展应用场景 便利日常生活

近年来,“安康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更便利群众生活。

营造功能生态。创新打造共享开放的架构体系,依托省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的统一服务网关,向各市接入平台提供了身份鉴别、权限控制、服务接入等通用能力,各市结合当地实际和防控工作需要,基于“安康码”覆盖面广、可加载信息多、使用灵活便捷等特性,围绕复工复产复学、公共卫生、便利人员通行、民生服务等方面,探索了一批应用落地,推动“安康码”实现从“出行码”到“生活码”,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

推进“三卡合一”。通过与卫生健康、人社、医保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打通“安康码”与医保结算系统、医院HIS系统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融合,全省153家医院实现扫“安康码”建卡、挂号、取号、充值、查询、医保结算全流程,减少窗口排队和跑腿时间。16个市8000余家药店实现“一码购药”。

推动“赋码生活”。上线“安康码+景区预约”功能,在实现健康管理的同时,合理分流人员,全省超过350个景区累计预约超过100万人次。推出“安康码+考勤打卡”功能,帮助企业精准掌握员工健康情况,超过2700家企业累计使用“安康码+考勤”上班打卡600余万次。上线返校打卡、校园出入管理、晨午检管理等功能,家长凭“安康码”就可以完成体温日常监测报告、入校登记等一整套流程,用一“码”守护学生健康,200余万师生累次健康打卡近1.81亿次。

(本报记者 朱茜 整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