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

如同春天的竹子一样

每一天都在拔节生长

千年秀林郁郁葱葱

白洋淀碧波万顷……

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正日显蓝绿底色

千年秀林“披绿”未来之城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自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到2021年7月18日,一园一景、城林相映的雄安郊野公园开园迎客,再到容东片区的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园林投用……五年来,“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作为“千年秀林”的一部分,总面积2.62万亩的雄安郊野公园于去年7月盛装亮相,践行“先植绿、后建城”的建设理念,这里展示了雄安绿色生态宜居新风貌。这里是雄安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门户,是“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的春花烂漫,夏日的绿意盎然,秋之叠翠流金,冬之梅松傲雪可尽在园中展现。

按照规划,到2035年,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让居民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未来,千年秀林将与“华北明珠”白洋淀一起,将雄安新区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

白洋淀“沁润”未来之城

雄安建设,水环境治理是重要的一环。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攻坚战同步打响。有“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涵盖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是我国北方稀缺的自然湿地,更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

雄安新区设立近5年以来,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大力修复和保护,淀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改善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先例,是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华北明珠”重放光彩,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雄安画卷正徐徐铺展。

白洋淀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野生鸟类是水环境的“生态试纸”,据悉,栖息在白洋淀的野生鸟类数量共计23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24种,白洋淀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除此以外,30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鲈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真的变好了。

蓝天白云“保卫”未来之城

雄安的天更蓝了——数据显示,2021年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3,较2017年改善27.73%,PM2.5浓度较2017年改善36.92%;2021年优良天数240天,较2017年增加6天。

进入2022年,雄安新区扎实推进空气质量保障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3月14日,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9,同比改善17.77%,PM2.5浓度同比改善18.18%;优良天数54天,同比增加11天。特别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当日,新区PM2.5日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省内排名第2位;整个赛事期间,新区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达到75微克/立方米重点时段保障目标要求,同比改善35.53%;优良天数27天,优良率77.14%。

绿色能源“点亮”未来之城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高低起伏的绿丘之下掩映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剧村站,这里不像变电站更像是一座街角公园,建设过程中,还应用多种绿色施工管控手段,剧村站最终被评为国内首座绿建二星级变电站。变电站周边还配套建设休闲广场、智慧灯杆等设施,助力雄安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

你可知道,眼下的雄安新区采用的是百分之百的绿色能源?雄安新区并非清洁能源富集地,但260公里外的张北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丰富。剧村站一头连接着张雄特高压,一头连接着容东安置区,为数万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用坝上的光照亮新区的房。

绿色建筑“装点”未来之城

提到房不得不说说绿色建筑,雄安新区新建城镇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这座新区最早建成的公共项目为装配式建筑,低碳环保的绿色属性明显,可利用自然能源转换进行取暖、制冷,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并减少污染,且能够重复使用。2021年交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第一批建设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雄安商服中心”,更是综合采用了百余项绿色建筑技术。

起笔 即是世界眼光

落笔 便为时代标杆

一幅

“城在林中 人在景中

鸟语花香 自然和谐”

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编审:郭育卿

监制:谷霄燕

编辑:于会仿、张子薇

综合自:中国雄安官网、新华社、央视网、河北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部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