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执笔走天涯,一腔热血报国家。宿松县物理教师杨刘奇援藏支教两年多来,用感恩的心呵护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成长,长途奔波翻越海拔5000余米高的山峰到农牧民家里扶贫,积极响应工作队号召参加巡边......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俨然把雪域高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传道授业的笃行者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平均海拔3700米。2019年8月,杨刘奇进藏,承担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和一个班的管理任务。

三个班都在教学楼5楼,严重的高原反应使得杨刘奇每次上到三楼都要喘半天。由于水土不服,他患了感冒、发着高烧。当地人告诉他,在高原感冒很危险,建议回内地治疗。“班级才稳定,既然选择了援藏,就绝不能退缩!”杨刘奇谢绝了回内地治疗的建议,输完液后就从医院偷跑出来,戴着口罩继续上课。

强紫外线、缺氧、低压、干燥、风沙、低温等恶劣自然环境,轮番考验着杨刘奇的意志。因空气干燥,他早上起床时鼻腔常常出血;眼压高的问题反反复复,眼睛胀痛、时常流泪,最严重的的一次眼睛甚至溢血;皮肤经常皲裂,加上粉笔的侵蚀,一到冬天,他手指上缠满了胶带......

两年多来,杨刘奇结合学生们的学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施教,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课余和周末时,他经常腾出时间为学生补差补缺;疫情期间,他利用“空中课堂”为学生们在线辅导,还承担了值班陪寝和夜间校园巡查工作。在生活上,杨刘奇义务为离家远的学生当起了“保姆”,帮他们做饭、督促他们的学习;带领学生们开辟蔬菜劳动基地,组建太极拳社团,为学生们举办18岁成人礼;积极对接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对学生们进行资助......期间,杨刘奇尽己所能地呵护着每名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

心存感恩的追梦人

杨刘奇于1986年出生在岳西县偏远乡村,家里经济条件差,大学学费靠的是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怀揣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梦想的杨刘奇,在2009年大学毕业时,选择报考了宿松县最偏远的学校。

短短几年时间,刻苦好学的杨刘奇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2019年6月,当得知安徽省教育厅遴选“组团式”援藏教师时,杨刘奇毫不犹豫报了名,并如愿远赴山南市支教。

“一开始我怕妻子不同意,毕竟一旦离家,家里家外事无巨细,全靠她一个人。但当我小心翼翼地跟她说起时,她大力支持,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杨刘奇说。

援藏期间,本地教师家里有事需要请假,杨刘奇都会主动帮忙代课,最多一周上了27节课。与此同时,杨刘奇还常常跨越海拔5000余米的山峰到农牧民家里去扶贫。他负责帮扶隆子县雪沙乡当孜村德吉大叔一家,通过以买代帮、政策宣传、上门帮扶等方式,帮助德吉家发展经济,与德吉大叔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德吉大叔激动地说:“我们该怎么感谢您,安徽援藏老师?”

薪火相传的践行者

“作为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组团式’教育援藏分队的一员,援藏时间为3年,当我们离开时能留下来什么?”这是杨刘奇常常思考的。

援藏期间,杨刘奇潜心专业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主动承担校内公开课、市级教研活动展示课、学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等多项重点工作,率先使用数字化实验室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地教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科研项目,引领本地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山南市委组织部年度考核优秀、山南市优秀事业单位人才、安庆市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等荣誉。还参与了中学国家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荣获山南市同课异构高中物理组比赛二等奖、山南市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杨刘奇的孩子们常常问他:“爸爸你为什么要去西藏啊,在家里不好吗?”杨刘奇说:“孩子们,现在你们还小,有些事不能理解。但你们要记住,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爸爸现在所做的事虽然很苦,但是对社会很有意义。长大了你们就明白了”。

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高灿文 杨东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