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黄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十年来,城市建设理念加快转变。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黄山市山水人文底色,突出徽文化本色,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下足“绣花”功夫,“花小钱、办大事”。以“国际化、时尚化、精品化、特色化”为引领,启动了黄山市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三年行动,全市计划实施850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同时高标准建设“席地而坐”城市“徽客厅”,让历史街区在“最小干预”中实现“精提升”、激活新业态、呈现新风貌,绘就古风古韵和国际国潮交相辉映的“新安山居图”,打造极具中国风和国际范的休闲度假旅游新地标,加快“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十年来,城市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持续实施城市道路提升改造,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推进“白改黑”。建成205国道快速路、梅林南路、桃花岛南桥、黎阳桥和梅林桥,中心城区“一环三片”格局基本形成。实施暖民心便民停车行动,整合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调整停车布局,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至2021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道路总里程912.96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超15.81%,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8.34公里;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位21452个,配建停车场停车位62341个,路内停车位12064个。

十年来,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市系统开展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围绕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累计完成雨污管网清淤检测681.55公里、修复城市雨污管网446.58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51.46公里,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5.5平方公里。全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6.2%。全市县城以上建成区范围内未发现黑臭水体。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均衡布局公园绿地,拓展绿色空间,建成浦溪河生态景观、南滨江景观带等一批大型绿地公园。至2021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156.9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06平方米。

十年来,城市安全韧性切实增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45个内涝点整治,超过4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面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完成了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城区供水100%覆盖,用水普及率100%,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1793.82公里。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查找“城市病”,2021年城市体检结果显示我市城市“健康”等级良好,在生态环境、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成效突出。

十年来,城市人居品质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1001套,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48个,改造面积875万平方米,惠及79282户,完成投资约7.6亿元,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运行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处理“零填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区和黄山风景区、黄山高新区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朱西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