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一个土生土长的阜阳市颍东区老庙人,从利辛师范学校毕业那年,他主动放弃全校200名学生中只有一名可以获得“推荐上安徽师范大学”的就读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从教。
初踏讲坛,王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好教师, 对得起父老乡亲。他一贯的教学作风就是“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仁心育德”。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三尺讲台,他一站就坚定地站了35年,其间,多次放弃调动机会,坚守乡村,扎根教育。
王静热爱学习,精通电脑技术,能熟练利用多媒体备课、上课。多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研究中,他的课堂总能听到生动、风趣的语言,看到师生热情积极的互动,感受到学生们沉浸数学天地的喜悦。王静积极突破创新,他说:“现在学生变了,课堂模式也要改变......”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他与时俱进,早早开通了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给学生们分享数学解题思路。
【资料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他所带学生在历次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的平均成绩均名列全镇同年级前列,上传到省教育资源平台的课例多次获奖,并多次被镇、区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王静
从教35载,党龄34年,王静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工作自觉主动,不计个人得失。因工作能力出色,多年来除担任学校领导外,还兼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寒来暑往,他总是到校早、离校晚,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他心里时刻满怀育人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他乐于忘我工作,不愿缺学生一节课。2013年临近中考,王静被查出股骨头坏死,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最后利用暑假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2020年10月患牙龈炎囊肿,牙痛时,他选择吃药、挂吊水来减轻疼痛,坚持上课,熬到元旦假期才动手术,出院后立马投入到繁忙的教学工作中。
年岁渐老,王静身体常有疼痛顽疾,可他在学校,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似乎病痛从未折磨过他,在35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王静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用高度的责任心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时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对待每一个学生有着慈父般的爱心,努力走进学生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用温暖做教育底色,所带班级始终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尊师重学、阳光可爱,乐于拼搏奋进,在青葱的少年时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即将退休的王静依然肩挑重担,一往无前。他依然很忙,不是正在课堂上激越昂扬地讲课,就是在办公桌前伏案备课,抑或批改作业;校园里留下的是他匆忙的脚步和赶去工作的身影。
编后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期三位老师,有的曾经在乡村学校任教过,有的则多年如一日地扎根在乡村,他们不但教书还育人,还用真情真心陪伴乡村孩子们成长进步,用无私的奉献诠释出教育工作者的大爱担当。
□通讯员孙海伟、马影,本报记者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