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星科技园,深圳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备受瞩目。

2020年4月,国创中心获工信部批复组建落地于深圳龙华,由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健科技、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深圳市盈通汇创投资合伙企业等单位联合发起。

国创中心汇聚各方要素,致力突破行业发展的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构建全链条垂直融通的创新生态体系,探索具有医疗器械领域特色的“蝴蝶模式”,助力深圳打造大湾区医疗器械产业新引擎。

攻关核心技术,集中突破“卡脖子”难题

“高端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业发展的必备手段,也是国之重器。”国创中心副主任、总经理刘新表示,国创中心肩负了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的使命,承担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协同研发、打造行业新型创新生态体系的战略任务。

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国创中心以“创新引领、高效生态、服务产业”为思路,围绕与医疗健康密切相关的高端医疗设备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医用材料与植入器械、先进治疗、康复与健康信息五大研究方向,坚持以产业导向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国创中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链式”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同时,组建创新联合体,从基础材料、核心部件与重大装备三个层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面向疫情防控救治紧迫需求,国创中心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共同推动重症呼吸ECMO设备自主研制专项并取得突破进展,目前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聚焦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产业服务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目前,国创中心已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团队近200人,并完成2万平方米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实现了价值2亿元的科研设备开放共享。

护航初创企业,医械“独角兽”新摇篮

创新之道,人才是最好的“风口”。

国创中心围绕布局的五大关键研究领域,全面实施全球人才招聘战略,通过“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不断增强人才活力。截至2022年7月,国创中心已形成一支由163人组成的科研与管理团队。其中,科研人才110人,拥有博士学历人才45人、海归博士占比73%,为国创中心技术攻关及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集聚高层次人才,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国创中心已具备精准构建产业创新服务的能力。

如今,龙华正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以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为核心驱动引擎,全力构建“一城五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2022年7月,“国创中心产业孵化基地”正式落成,基地位于“五园”之一锦绣科学园,地处龙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核心发展区域。孵化基地以“新型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构成。

未来,国创中心及产业孵化基地,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物理空间、产业研发服务、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资源对接等全链条产业孵化方案,打造未来医疗器械“独角兽”摇篮。

探索“蝴蝶模式”,产业集聚打造新引擎

国创中心副主任、总经理刘新表示,国创中心在“创新与运营”双轮驱动发展策略下,初步形成了一个要素汇聚、垂直融通、精准适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产业枢纽与带动作用。

作为国创中心的牵头组建单位,国创中心的建设,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一次尝试。多年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率先探索实现了“0—1—10—∞”的“蝴蝶模式”。

国创中心汇聚各方要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全链条垂直融通的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研究单元和大学为研发基础的“蝶头”、设备与开放平台支撑企业发展的“蝶腹”、国创中心和产业园等发挥创新创业作用的“蝶尾”,以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为左右的“蝶翅”,跨界整合,融通重构,构建“五引”能力(人才引企、科研成果引企、仪器设备引企、资金引企、政策引企),实现科学与产业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

未来,国创中心将依托“深圳制造”的良好环境,吸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将深圳打造成为大湾区医疗器械产业新引擎,引领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记者 曾智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