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月19日召开的襄阳高新区2022年经济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获悉,今年是襄阳高新区成立的第三十个年头。30年来,一代代高新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三十来年,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高举发展大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35亿元增长到11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3.5亿元增长到3301.8亿元;外贸出口从81万美元增长到6.5亿美元;市场主体由17家发展到7.1万余家,其中企业达到2.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家增长到390家。“四上”企业总数达到86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78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8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50-100亿元企业1家,10-50亿元企业50家,1-10亿元企业196家;上市公司8家,占全市的61.5%。2020年综合实力排名跻身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29名,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在全省32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二。

三十年来,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家,占全市总数的4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占全市近三分之一。认定瞪羚企业及潜在瞪羚企业72家,12家入选湖北首批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榜单。建成各类“双创”载体2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1家。先后荣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40张国牌,各类科研平台141家,其中国家级18家,省级77家。拥有各类人才5.1万人,其中国家院士专家1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8人,省级重点人才8人。

三十年来,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外向型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在全省率先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改革。自贸片区成立以来,累计形成350余项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全国推广,69项全省推广。“四港”加速建设,9条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8051个标准箱,累计货值5.27亿美元。襄欧班列覆盖欧洲80%的主要货运站点。

三十年来,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更新加速行动,2016年至今,征迁腾地2万余亩,有效保障了综合保税区、环线提速、东西轴线等2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乡村振兴加速推进,9个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部完成,刘集街道许营村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团山镇黄庄社区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十年来,襄阳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从建区之初的1所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成为78家幼儿园、29所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全面消除,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医疗体系不断完善,从建区之初60余家个体诊所,发展到医疗卫生机构163个。养老服务提前布局,拥有3家养老机构、2家街道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7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全区各类养老床位1568张。民生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个,涉及居民6623户,改造面积64万平方米;完成背街小巷整治62条;农村主要道路绿化、亮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根本整治。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襄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060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市定目标(1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30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高于市定目标(13%)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2亿元,增长27.6%,高于市定目标(13%)14.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17亿元,增长35%,高于市定目标(24.2%)1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亿元,增长28.7%,高于市定目标(25%)3.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完成6.5亿美元,增长32.7%,高于市定目标(10%)2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2亿美元,增长11.7%,高于市定目标(8%)3.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襄阳高新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