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江,我门口的灯不亮了,还得麻烦你给帮忙换个。”盛夏时节,傍晚暑气渐消,刚从外边干完活儿的江玉晶就碰到邻居陈大妈。“我库房就有灯泡,您稍等,我这就换上。”没过几分钟,陈大妈门前的灯就亮了起来。

“咱本身就是干维修的,顺手的事儿,况且咱还是个楼长呢。”说这句话时,江玉晶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楼长嘛,就管着咱这十几户人家的鸡毛蒜皮,能让大家夸一句实在,我就很满意了。”今年年初,46岁的他成了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丰泰园小区24号楼的网格楼长,有着一身维修技术的他穿上“蓝马甲”,从此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江”。

老江有辆载货三轮,后车厢里堆满了各类维修工具,只要居民有需要,他就立刻骑上三轮车赶到现场。

“老江”的故事是济宁高新区持续优化基层网格治理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网格服务职能承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着力打造网格服务品牌,一大批有热心、有技能的网格员们充实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没想到,干了3个多月的网格员,我还当上老师了。”拿起小学英语课本,李卫卫认真地矫正孩子们的发音,身为接庄街道郑庄村的网格员,这是她“招收”的第三名学生了。

今年4月初,李卫卫像往常一样进行网格巡查工作,在村民丁大姐家里走访时,李卫卫得知她正在为儿子的英语学习成绩发愁。“您别发愁,等孩子放学,我过来给孩子辅导辅导,”说完这句话,李卫卫立马有些后悔:“我水平也有限,能辅导成啥样,心里还真是没底。”为此,她专门查看了相应的教学课纲,做了充足的准备。几次辅导下来,孩子进步明显,在小测验中的成绩稳步提高,这让丁大姐喜出望外,握住她的手连说感谢。“咱就是课后给孩子辅导一下作业,可算不上啥老师。”话虽这么说,李卫卫却干的格外认真,除了课后辅导,她还主动承担起了在校车停靠站接送学生的工作。

在城市社区,济宁高新区试点“一核五微”高效能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与居民进行无缝交流沟通,为构建幸福小区、和谐邻里起到重要作用。在乡镇街道上,柳行街道建立“13456”网格工作机制,以“小网格”带动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黄屯街道建立365社区党建服务体系、社区五级党建管理模式和网格化精准服务等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他们探索建立健全“大网格”联动机制,让网格员成为协同调动各部门服务资源的“指挥官”,打开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的网格服务新局面。

“小网格”托起民生“大幸福”,济宁高新区将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构建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推荐内容